[ pàn dào lí jīng ]畔:通“叛”,违背。违背道德,脱离经典。指背离常规的思想或行为。
[ ruò jí ruò lí ]好像接近,又好像不接近。形容人的关系疏淡,事物含混不清。
[ ruò lí ruò jí ]形容对人保持一定距离。同“若即若离”。
[ sāo lí ]1.谓忧愁愤懑,离心离德。2.骚乱叛离。
[ shǔ lí mài xiù ]哀伤亡国之辞。
[ sì lí ]1.作诗的四种避忌。2.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前一天的合称。详“四离四絶”。
[ sì lí sì jué ]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的前一天合称"四离";立春﹑立夏﹑立秋﹑立冬的前一天合称"四絶"。旧时星相术士以为忌日。
[ qī lí zǐ sàn ]形容一家人由于战乱、自然灾害等变故被迫四处离散。
[ míng lí ]1.《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孔颖达 疏:“明两作离者,离为日,日为明。今有上下二体,故云明两作离也。”后因以“明离”指太阳。南朝 梁简文帝《<昭明太子集>序》:“昭明太子 县明离之极照,履得一之休徵。”2.指光明照耀。唐 柳宗元《天爵论》:“明离为天之用,恒久为天之道,举斯二者,人伦之要尽是焉。”3.指太子。南朝 梁简文帝《上昭明太子集别传表》:“臣以不肖,妄作明离。”唐 徐九皋《咏史》:“圣主称三杰,明离保四贤。”参见“明两”。4.帐名。旧题 汉 郭宪《洞冥记》卷四:“帝所幸宫人名 丽娟,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不欲衣缨拂之,恐伤痕也……置 丽娟 於明离之帐,恐尘垢污其体也。”南朝 齐 谢朓《酬德赋》:“翳明离以上宾,属传体於纤蕚。”
[ sān jù bù lí běn háng ]本行:个人从事的行业。形容一说话总要讲到自己从事的行业。
[ sàn lí ]分散;散失。《左传·成公十三年》:“散离我兄弟,挠乱我同盟,倾覆我国家。”《后汉书·崔駰传》:“昔 大庭 尚矣,赫胥 罔识。淳朴散离,人物错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