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íng qī bǐ ]前秦 苻坚 将大赦境内,议于 露堂,亲为赦文,时有大苍蝇集于笔端。事见《晋书·苻坚载记上》。后因以为议赦之典。
[ yì qián bǐ hòu ]指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使意境得到充分表现。
[ yì zài bǐ qián ]1.指写字构思在落笔以前。2.作诗文先作思想上的酝酿,然后着笔。亦作“意在笔先”。
[ yì zài bǐ xiān ]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 tóng bǐ yàn ]亦作“同笔研”。谓在一起学习。亦指在一起学习的人,同学。宋 陈亮《与勾熙载提举书》:“今之君子,或少同笔砚,或二十年游从之旧,一旦贵贱少异,便如路人。”明 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二》:“万历 癸未,苏工部 濬 入闈,取 李相公 廷机 为首卷,二君盖同笔研桑梓,至相善也。”参见“同砚席”。
[ tiě bǐ ]1.刻图章用的小刀。2.刻蜡纸用的笔。
[ tiě bǐ wú sī ]谓执笔判案不徇私情。
[ tí bǐ ]1.为文作字。引申为鬻诗卖文。2.题写的字句。亦指题字之处。
[ wáng bǐ ]1.指晋王羲之的书法。2.指宋王彦博的文章。
[ xià bǐ ]用笔写或画,特指开始写或画:~千言。想好了再~。
[ xià bǐ chéng piān ]形容文思敏捷。同“下笔成章”。
[ xià bǐ chéng zhāng ]随手写来,便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
[ xìn bǐ ]没有多加考虑,随意(写或画):~涂鸦。~写来,直抒胸臆。
[ xìn bǐ tú yā ]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 xíng bǐ ]1.中国 书法的用笔方法,指笔锋在纸上的运转动作,也称运笔。语本 汉 蔡邕《九势》:“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宋 周密《癸辛杂识前集·笔墨》:“王右军 少年多用紫纸,中年用麻纸,又用 张永义 制纸,取其流丽便於行笔。”清 平步青《霞外攟屑·论文下·以考证入文》:“字体结密,行笔有法,非今吏书所及。”2.指行文。宋 邵雍《无苦吟》诗:“行笔因调性,成诗为写心。”参见“行文”。
[ yā zuǐ bǐ ]制图时画墨线的用具,笔头由两片弧形的钢相向合成,略呈鸭嘴状。
[ yī bǐ gōu ]1.用笔勾掉。2.引申为不提前事,或将某事完全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