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ǒu qián shǐ de guǐ tuī mò ]形容金钱万能。谓只要有钱,什么样的事情都能办到。《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常言道:‘有钱使得鬼推磨’,世上那一个不爱钱的?”《何典》第二回:“‘有钱使得鬼推磨’,你们既有银钱送他,他乌眼睛见了白铜钱,少不得欢天喜地,把令亲从轻发落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一回:“真是‘有钱使得鬼推磨’,到了四点一刻鐘的时候,只见买办进来回説:‘货起完了,马上开船了。’”
[ yǒu qián yǒu shì ]既有钱财,又有势力。
[ yú jiá qián ]汉 代一种轻而薄的钱币。因形似榆荚,故名。
[ yú qián ]榆荚,形状圆而小,像小铜钱。
[ yú qián gāo ]以榆荚和面加糖或盐等做成的蒸糕。
[ yù qián ]卖物得钱。《宋史·食货志下三》:“至道 二年,两池得盐三十七万三千五百四十五席,席一百一十六斤半。三年,鬻钱七十二万八千餘贯。”
[ yuè zhuāng qián ]南宋 为支应军饷而加征的税款名目,因系计月桩办钱物,故称。绍兴 二年(1132年),韩世忠 驻军 建康,由 江东 漕司每月拨饷十万缗以供军需。规定动用经制钱,上供钱及移用其他税钱,漕司不肯动拨本身税款,指定科目又不够支应,就向地方摊派。州县巧立名目,横征于民。其名目有:麴引钱、纳醋钱、卖纸钱、户长甲帖钱、保正牌限钱、折纳牛皮筋角钱,两讼不胜则有罚钱、既胜则令纳欢喜钱等。其后又推行于 江浙 及 湖南,以 江南东、西 路受害最重。参阅《文献通考·征榷六》、《宋史·食货志下一》。
[ tān qián ]1.赌博的一种。近世有摇摊,以骰子摇出点数,以四除之,视其有无馀数,或馀数为一、二或三,以博胜负。此亦自摊钱变化而来。《后汉书·梁冀传》“意钱之戏”李贤 注引 南朝 宋 何承天《纂文》:“诡亿一曰射意,一曰射数,即摊钱也。”唐 杜甫《夔州歌》之七:“长年三老长歌里,白昼摊钱高浪中。”宋 陆游《入蜀记》卷五:“因问何谓摊钱,云:博也。”清 金学诗《牧猪闲话·压宝压扠揸摊》:“随手取钱数十枚,不拘多寡,纳於器中。俟众人压毕,乃取计之,每四枚为盈数,统计凡为四者若干,餘零或一或二或三或成数,分为四门,以压得者胜……俗谓之摊钱,亦曰摊舖。”2.分担出钱。张天翼《儿女们》二:“他怕土匪--可叫咱们摊钱。”
[ tán qián ]古代南方少数民族为赎罪所出的钱。
[ tái qián ]苔点形圆如钱,故曰“苔钱”。
[ wèn qián ]方言。挣钱,赚钱。《羊城晚报》1981.11.7:“香港 这个地方,一年到头吵吵嚷嚷,人们总是剑拔弩张地为‘揾钱’而‘搏命’。”
[ xì zhuō qián ]指用于结交、攀附的礼金。
[ xiāng qián ]1.宋时三班院在乾元节为饭僧,进香盒以祝圣寿所凑聚的钱。2.谓布施给佛寺庙宇的香火钱。
[ xiāng yóu qián ]捐给寺庙备购香烛、灯油以奉神佛的钱。
[ wú míng qián ]1.未标名目的国库款。多指私人官俸归公者。《汉书·张安世传》:“安世 以父子封侯,在位大盛,乃辞禄。詔都内别臧 张氏 无名钱以百万数。”《南史·萧绩传》:“﹝ 绩 ﹞所有租秩,悉寄天府。及薨后,少府有 南康国 无名钱数千万。”《新唐书·王绍传》:“是时,兵旱无年,詔户部收闕官俸,税茶及无名钱,以修荒政。”2.指来路不明的钱。清 于成龙《新民自省六戒》:“从来有名士,不用无名钱。”
[ xiè qián ]隋 初官府用以放债收息的公款。
[ xiàn qián ]金 时货币制度。指官方限定私人贮藏的现钱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