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九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yì táng jiǔ zǐ ]指 清 初 魏禧 等九个文学家。
[ 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yú jiǔ shí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 yā jiǔ ]亦作“鵶九”。人名。唐 有 张鸦九,善铸剑,其所造剑名鸦九剑。唐 白居易《鵶九剑》诗:“欧冶子 死千年后,精灵暗授 张鵶九。鵶九 铸剑 吴 山中,天与日时神借功。”唐 元稹《说剑》诗:“今復谁人铸,挺然千载后。既非古 风胡,无乃近 鸦九。”
[ yī yán jiǔ dǐng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
[ yáng jiǔ ]1.古代术数家的学说。其说有二:(1)以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为一元,初入元一百零六岁,内有旱灾九年,谓之“阳九”。其余尚有阴九、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阳三等,阳为旱灾,阴为水灾。从入元至阳三,常岁四千五百六十年,灾岁五十七年,共为四千六百一十七年,为一元之气终。举其平均数则每八十年有一灾年。《汉书·律历志上》:“《易》九戹曰:初入元,百六,阳九;次三百七十四,阴九;次四百八十,阳九;次七百二十,阴七;次七百二十,阳七;次六百,阴五;次六百,阳五;次四百八十,阴三;次四百八十,阳三。凡四千六百一十七岁,与一元终。经岁四千五百六十,灾岁五十七。”宋 洪迈《容斋续笔·百六阳九》:“史传称百六阳九为厄会,以歷志考之,其名有八。初入元百六曰阳九,次曰阴九;又有阴七、阳七、阴五、阳五、阴三、阳三,皆谓之灾岁。大率经岁四千五百六十,而灾岁五十七。以数计之,每及八十岁,则值其一。今人但知阳九之厄,云经岁者,常岁也。”(2)太乙数。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以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七:“此外有所谓太乙数,能知运祚灾祥,刀兵水火,阴晴风雨……盖太乙数中,专考阳九,百六之数。以四百五十六年为一阳九,二百八十八年为一百六。阳九,奇数也,为阳数之穷。百六,偶数也,为阴数之穷。大抵岁运值之,终有厄会。洪文敏 公《五笔》中,载阳九、百六之説,与此不同。”2.道家称天厄为阳九,地亏为百六。三千三百年为小阳九,小百六。九千九百年为大阳九、大百六。唐 黄滔《融结为河岳赋》:“则有龟负龙擎,文籍其阳九阴六;共 触 愚 移,倾缺其天枢地轴。”参阅《灵宝天地运度经》。3.指灾荒年景和厄运。三国 魏 曹植《王仲宣诔》:“会遭阳九,炎光中矇。世祖 拨乱,爰建时雍。”《旧唐书·代宗纪》:“而犹有 李灵耀 作梗,田承嗣 负恩,命将出军,劳师弊赋者,盖阳九之未泰,岂君道之过歟!”明 邵璨《香囊记·问卜》:“中途自伤分凤友,念他乡战骨谁收,奈何薄命遭阳九。”清 钱谦益《慈光寺》:“呜呼!卅年来沧桑逼阳九。”
[ yáng jiǔ bǎi liù ]指灾难和厄运。
[ yòng jiǔ ]《易》《乾》卦特有之爻题。谓六爻皆九。
[ yǎng yīn jiǔ gāo ]比喻贤才隐居修德。
[ zá jiào jiǔ liú ]太平天囯 对基督教以外的宗教派别之称呼。
[ zhōng jiǔ ]指农历每月初九日。
[ yán jiǔ ]清 代皇帝正月十九日游幸京城 西厂子,于 小金殿 举行筵宴,称为筵九。
[ yī yuè jiǔ qiān ]见“一日九迁”。
[ yī zǐ chū jiā,jiǔ zǔ shēng tiān ]指子孙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 yī zǐ wù dào,jiǔ zú shēng tiān ]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 yī zì rù gōng mén,jiǔ niú bá bù chū ]俗谚。谓一张状纸送进衙门,便身遭讼累,无从摆脱。语出《普灯录·黄龙慧南禅师》:“一字入公门,九牛曳不出。”元 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二折:“俺娘千不肯,万不肯,递了状纸,送到当官。自古道:‘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这早晚公差敢待来也。”《醒世姻缘传》第四六回:“我恐怕他后来改了口,所以哄他叫写个禀帖给我做了凭据,叫他改不得口。只这他自己的状纸上好些别脚,‘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哩!”黄远庸《最近之秘密政闻》:“吴景濂 君尤决絶,大似守‘一字入公门,九牛拔不出’之戒者。”
[ yàn jiǔ ]见“燕九节”。
[ yàn jiǔ jié ]旧俗以正月十九日为“燕九节”。
[ yuán jiǔ ]唐 代诗人 元稹 的别称。
[ zhèng wǔ jiǔ ]指正月、五月、九月。其说本于佛教“三长斋月”之说。谓“正五九月,冥界业镜轮照 南洲,若有善恶,镜中悉现”。见 宋 元照《行事钞资持记》卷下之三。僧人在此三月中,严持斋戒,过午不食。民间遂有“正五九”月行善不杀生之俗。至 唐 武德 年间朝廷始明令正、五、九月不得行刑,禁屠杀。宋 周煇《清波杂志》卷七:“正五九仕宦者不交印,俗忌牢不可破。”明 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二》:“正五九不上官,自 唐 以来,有此忌矣。”参阅 清 顾炎武《日知录·正五九月》。
[ chóng jiǔ ]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