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īng nián jiù guó huì ]抗日战争期间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团结青年抗日救国的群众组织。任务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宣传抗日救国,动员青年参军参战,进行生产运动等。
[ qǔ jiāng huì ]唐 时考中的进士,放榜后大宴于 曲江亭,谓之 曲江 会。
[ qǔ huì ]1.迎合。2.古代公文用语。犹核实,勘对。
[ qún huì ]各种事务。《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动摄羣会。”吕向 注:“谓统摄众事也。”
[ shī zi huì ]宋 时重节阳 汴京 僧人举行的法会。
[ shèng huì ]1.盛大的集体活动;盛会。2.雅致、不庸俗的兴趣。
[ miǎn chí huì ]指公元前279年,蔺相如 随从 赵惠文王 与 秦昭王 会于 渑池 之事。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京剧《将相和》第十六场:“澠池 会上杀气高,两国君臣假谈笑。”参见“澠池”。
[ dǎn chén huì ]清 代 北京 东岳庙 庙会的俗称。
[ tāng bǐng huì ]旧俗寿辰及小孩出生第三天或满月、周岁时举行的庆贺宴会。因备有象征长寿的汤面,故名。《金史·忠义传四·毕资伦》:“提控 王禄 汤饼会,军中宴饮,宋 龟山 统制 时青 乘隙袭破 泗州 西城。”元 张翥《最高楼·为山村仇先生寿》词:“愿年年,汤饼会,乐情亲。”《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转眼间,又是满月,少不得做汤饼会,众乡绅亲友,齐来庆贺。”《儿女英雄传》第二八回:“今之热汤儿麵,即古之‘汤饼’也。所以如今小儿洗三下麵,古谓之‘汤饼会’。”《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十回:“过得两天,撤儿 满月,开了个汤饼会,宴会了一天,来客倒也不少。”
[ tóng xiāng huì ]中国 近代,在通都大邑,同籍贯的人为互相联络而成立的一种组织。
[ tōng huì ]1.犹通都。2.贯通融会。
[ wǎn huì ]晩上举行的以文娱节目为主的集会。
[ xiāng huì ]旧时民间为朝山进香而组织的群众团体。
[ xiāo hán huì ]旧俗入冬后,亲朋相聚,宴饮作乐,谓之“消寒会”。此俗 唐 代即有,也叫暖冬会。见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卷三。清 黄景仁《冬日忆城东诸子》诗:“东城旧有消寒会,几辈依然共往还。”《红楼梦》第九二回:“明儿不是十一月初一日么?年年老太太那里必是箇老规矩,要办‘消寒会’,齐打伙儿坐下,喝酒説笑。”
[ wú kuài ]1.秦汉会稽郡治在吴县,郡县连称为吴会。2.东汉分会稽郡为吴会稽二郡,并称吴会。后亦泛称此两郡故地为吴会。3.唐以后,俗亦称平江府(今江苏苏州)为吴会。
[ xiǎo dāo huì ]清代民间秘密团体。有属于白莲教的和属于天地会的两个支派。属于白莲教的支派,活动于山东、安徽、浙江等地,曾参加反帝斗争。属于天地会的支派,鸦片战争以后,在东南沿海一带发展组织。1853年5月福建小刀会在黄威领导下于海澄(今并入龙海)起义,攻占漳州、厦门等地。1853年9月,刘丽川在上海领导小刀会起义,成为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