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ēn yuàn ]犹本心,本愿。《宋书·王僧达传》:“尝胆濡足,是其分愿,分心掛腹,实亦私苦。”唐 韩愈《郓州溪堂诗》:“孰饥无食?孰呻孰叹?孰寃不问,不得分愿?”清 方苞《周官辨伪二》:“岂若天子之吏,以时会之,而听其相从於有司之前,可以称年材使各得其分愿哉!”
[ fēn yún ]纷纭。多而杂乱。分,同“纷”。
[ fēn yùn ]数人相约赋诗,选择若干字为韵,各人分拈,依拈得之韵作诗,谓之分韵。
[ fēn zāng ]1.分取赃款赃物:坐地~。2.比喻分取不正当的权利或利益。
[ fēn zé ]根据总则制定的各项具体性条文。
[ fēn zhái ]1.春秋鲁郈成子与卫毂臣为至交,后毂臣死于卫乱,成子迎养毂臣家眷与己隔宅而居。见《孔丛子·陈士义》。后以“分宅”指朋友间不负生死之义。2.分到的托居之所,谓所处的位置。
[ fēn zhāng ]1.分散;散布。三国 魏 锺繇《檄蜀文》:“而 巴 蜀 一州之众,分张守备,难以御天下之师。”唐 温庭筠《李羽处士寄新醖走笔戏酬》诗:“檐前柳色分张緑,窗外梅花借助香。”清 汪懋麟《抵舍自嘲》诗:“数卷残书须次第,几竿乱竹任分张。”2.分离;离散。《宋书·王微传》:“昔仕京师,分张六旬耳。”唐 李白《白头吟》:“寧同万死碎綺翼,不忍云间两分张。”《剪灯馀话·鸾鸾传》:“百年伉儷,一旦分张,覆水再收,拳拳盼望。”陈毅《夕鹤词》:“似此负恩义,轻人只拜金。无奈两分张,高飞永别君。”3.指解散,遣散。《南齐书·萧景先传》:“周旋部曲还都,理应分张;其久旧劳动者,应料理,随宜啟闻乞恩。”4.分配;分施。《南齐书·张岱传》:“岱 初作遗命,分张家财,封置箱中,家业张减,随復改易,如此十数年。”唐 元稹《告赠皇考皇妣文》:“先夫人备极劳苦,躬亲养育。截长补败,以御寒冻,质价市米,以给餔旦。依倚舅族,分张外姻,奉祀免丧,礼无遗者。”5.指分脏。《元典章新集·刑部·骗夺》:“於 王二姐 牀上揣摸到籐箱一隻,於内抢讫钞六定,作六分分张。”6.分立。唐 元结《漫论》:“九流百氏,有定限耶?吾自分张,独为漫家。”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八:“凡二十有二人,咸有赋咏,燕 郊春事,朱邸谦光,诗虎酒龙,分张旗鼓。”黄远庸《铸党论》:“昔在专制之朝,门户分张,旗帜各殊。”7.分割;分裂。唐 王续《负苓者传》:“自 伏羲氏 洩道之密,漏神之几,分张大和,磔裂元气,使天下之智者诡道逆出。”《前汉书平话》卷上:“凭仗威雄势已休,只因不用直臣筹。可怜八尺英雄体,一旦分张与五侯。”元 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多不到半月时光,餐刀刃亲赴 云阳,高杆首吊脊梁,木驴上碎分张,浑身的害么娘碗大血疔疮。”吕澂《中国佛学源流略讲·慈恩宗》:“在 玄奘 那时,中 印 两方的佛学都已有了转变的机运,中国 的是趋向于统一,而 印度 的却是逐渐的分张。”
[ fēn zhāng xī jù ]指雕琢推敲文章。
[ fēn zhàng ]按照一定比例分钱财:三七~。
[ fēn zhé ]1.犹分路,分道。2.分乘两车。
[ fēn zhēn ]钟表上指示分数的指针,比时针长。
[ fēn zhēng ]〈动〉分辨;争辩。[ fēn zheng ]fēn zhēng的又音。义同“分争fēn zhēng”。
[ fēn zhī ]从一个系统或主体中分出来的部分:~机构。
[ fēn zhī zhàng ]宋 元 人称分家的契据为分支帐。《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六年》“行臺军司给券,当中竖裂,一支付勋人,一支送门下”元 胡三省 注:“此 韩愈《寄崔立之诗》所谓‘当如合分支’者也,今人亦谓析产文契为分支帐。”参见“分支”。
[ fēn zhī ]1.一茎蘖生数枝。晋 王嘉《拾遗记·前汉下》:“昭帝 始元 元年,穿淋池,广千步。中植分枝荷,一茎四叶。”2.指从一个学科中派生出来的部分。徐迟《哥德巴赫猜想》:“即使是著名数学家,如果不是专门研究这一个数学的分枝的,也不一定能读懂。”
[ fēn zhí ]犹分际。《三国志·魏志·管辂传》:“弟 辰 谓 輅 曰:‘大将军待君意厚,冀当富贵乎?’輅 长嘆曰:‘吾自知有分直耳,然天与我才明,不与我年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