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ǔ shào guó yí ]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惧不安。
[ zhū zǎi guó huì ]指被政治野心家收买、利用的议员组成的御用国会。
[ xíng guó ]1.周游于国中。《诗·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聊以行国。”郑玄 笺:“聊出行於国中,观民事以写忧。”隋 王通《文中子·礼乐》:“陈 守令劝吏息役,董常 闻之曰:‘吾知夫子行国矣,未尝虚行也。’”2.游牧的国家。《史记·大宛列传》:“乌孙 在 大宛 东北可二千里,行国。”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不土著。”《汉书·西域传上·西夜国》:“西夜 与 胡 异,其种类 羌氐 行国,随畜逐水草往来。”《资治通鉴·汉武帝元狩元年》:“乌孙、康居、奄蔡、大月氏,皆行国,随畜牧,与 匈奴 同俗。”胡三省 注:“随畜牧逐水草而居,无城郭常处,故曰行国。”清 魏源《圣武记》卷五:“似游牧非游牧,似城郭非城郭,介居国、行国之间,是俗一异。”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第三编第二章第六节:“自 秦、汉 时起,中国 基本上是统一富强的大国,境外邻国特别是北方的行国(游牧人的国家称行国),即使强盛一时也都远远不是 中国 的敌手。”
[ xuán jū guó ]指南柯梦故事中的槐安国。
[ xuè guó ]喻指蚊虫吸食的血源。语出 汉 扬雄《法言·渊骞》。
[ xuè guó sān qiān ]喻指众多的诸侯国。商贾及得国者可以从中取利,犹如蚊虫有无穷的血源可以吸食自肥,故称。汉 扬雄《法言·渊骞》:“﹝或問﹞‘貨殖。’曰:‘蚊。’曰:‘血國三千,使捋疏,飲水,褐博,没齒無愁也。’”汪荣宝 义疏:“宋(宋咸)云:‘三千國者,昔 禹 會 塗山,執玉帛者萬國,於 商 周 之世,已漸并之矣,故至 漢 但可三千而已。’吴(吴祕)云:‘周 一千八百國,而 漢 郡國一百三、縣邑千三百一十四,云三千者,蓋貨殖之人倍取於國,且言其多歟?’司馬(司馬光)云:‘三千,言其衆也。’俞(俞樾)云:‘《漢書·王莽傳》:“始建國 四年,授諸侯茅土,諸侯之員千有八百,附城之數亦如之。”是合諸侯與附城凡三千六百國。血國三千,依 莽 制言之,舉成數耳。楊子 此文,蓋亦有譏焉。是時以圖簿未定,未授國邑,且令受奉都内,月錢數千,諸侯皆困乏,至有庸作者。楊子 因或問貨殖而應之曰蚊,又復爲此言,若謂彼貨殖者,亦猶蚊之爲蟲,食人之血以生耳。今天下建國三千,彼得國者亦將血之以自肥也。乃使之捋疏,飲水,褐博,没齒無愁邪?……’按 宋 吴 解此,固爲曲説。俞 據 莽 制爲釋,亦紆回難通。温公 謂三千言其衆,是也。”
[ xié yuē guó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敌对双方中一方的成员国。最初包括俄、法、英三国,后又有日、意、美、中等二十五国加入。
[ yī dí guó ]可以与本国相匹敌的一个国家。
[ yī guó liǎng zhì ]指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共产党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提出的完成国家统一的基本国策,即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设立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这项政策也适用于台湾。
[ yǐ shēn xǔ guó ]许:预先答应给与。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尽忠报国,临难不顾。
[ yīn guó ]1.指已经灭亡的故国。因其地为今国所承袭,故名。《礼记·王制》:“天子诸侯,祭因国之在其地而无主后者。”郑玄 注:“谓所因之国,先王先公有功德宜享世祀,今絶无后,为之祭主者。”章炳麟《秦献记》:“燔书者,本 秦 旧制,不始 李斯,自 斯 始旁及因国耳。”2.可以依靠、利用的国家。《穀梁传·庄公三十年》:“桓 内无因国,外无从诸侯,而越千里之险,北伐 山戎,危之也。”范宁 注:“内无因缘 山戎 左右之国为内间者。”
[ yù guó zú mín ]见“裕民足國”。
[ yù mín zú guó ]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