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民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mín jí ]1.民众的疾苦。2.民间疫病。
[ mín jí ]居民的户籍。亦指有户籍的居民。《南齐书·郁林王纪》:“宜从荡宥,许以自新,可一同放遣,还復民籍。”宋 孔平仲《孔氏杂说》卷二:“东汉 之定民籍,颇若劳扰,今之造户口簿,却不如此也。”《宋史·尹洙传》:“今边鄙虽有乡兵之制,然止极塞数郡,民籍寡少,不足备敌。”《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天禧四年》:“所至视民籍差等,有不如式者,惩革之。”清 代将不属军、商、灶籍的各色人编入民籍。《清史稿·食货志一》:“凡民之著籍,其别有四:曰民籍;曰军籍,亦称卫籍;曰商籍;曰灶籍。”
[ mín jì ]人民行为的准则。
[ mín jì ]民望所寄。旧时指地方官。
[ nì mín ]叛逆不顺的百姓。
[ luàn mín ]旧时统治者指造反作乱的百姓。
[ mù mín ]阿拉伯语Mu'min的音译,原意为“信徒”。习惯上专称信仰伊斯兰教的人。
[ mìng mín ]指平民受帝王赐爵者。
[ mò mín ]古称从事工商业的人。
[ páng mín ]附近之民。
[ píng mín ]1.阶级社会中除享有特权的统治阶级以及奴隶、农奴以外的人。2.普通的人:~百姓。
[ píng mín kū ]指贫苦人民聚居的地方。叶紫《杨七公公过年》:“突然:--一阵巨大的旋涡风,把一大半数平民窟的草棚和船屋子的篷盖,统统都刮得无影无踪了!”郭沫若《万引》:“他拣着侧巷走去,拣着平民窟的通道走去。”
[ píng mín wén xué ]1.中国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提出的口号。这个口号在当时具有反封建的积极意义,但实际上还只能是提倡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的文学。鲁迅《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必待工人农民得到真正的解放,然后才有真正的平民文学。有些人说:‘中国 已有平民文学’,其实这是不对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十三:“这个文化运动,当时还没有可能普及到工农群众中去。它提出了‘平民文学’的口号,但是当时的所谓‘平民’,实际上还只能限于城市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即所谓市民阶级的知识分子。”2.指民间文学。
[ píng mín xí yì suǒ ]又称“贫民习艺所”。
[ píng mín yuàn ]又译“众议院”。某些国家议会下议院的名称。在 英国,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分化和各等级利害的不同,议会于1343年开始分设上、下两院,上院叫贵族院,下院叫平民院,是封建等级代表机关。平民院由郡和城市选出的骑士、商人等组成。在资产阶级掌握政权后,平民院成为资产阶级的代表机关。
[ qián mín ]平民百姓。
[ qīng mín ]指游手无正业的人。
[ quán mín ]指义和团。
[ rǎo mín ]干扰居民,使无法正常生活:噪声~。
[ sè mín ]亦作“嗇人”。农夫。嗇,通“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