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ǎi kǒng qiān chuāng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汉氏已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 原形容到处都是漏洞,后也比喻局势败坏或破坏严重,已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 bǎi kǒng qiān chuāng ]比喻困苦不堪。同“百孔千疮”。
[ bǎi kǒu ]1.全家;近亲一族。《列子·说符》:“人有滨 河 而居者,习於水,勇於泅,操舟鬻渡,利供百口。”《后汉书·赵岐传》:“闔门百口,埶能相济。”唐 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诗:“谁云经艰难,百口无夭殤。”《资治通鉴·梁武帝中大通元年》:“或劝 椿(杨椿)出亡,椿 曰:‘吾内外百口,何所逃匿!正当坐待天命耳。’”清 沉受宏《赠吴事衍》诗:“百口长悲殉乱离,一身何幸还乡里。”2.一百人。《北史·杨素传》:“仁寿 初,代 高熲 为尚书左僕射,赐良马十匹,牝马二百匹,奴婢百口。”3.满嘴。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冤狱》:“邑令拘邻保,血肤取实,究无端绪,惟媒媪述相謔之词,以此疑 朱。捕至,百口不承。”4.众多的嘴。鲁迅《而已集·谈所谓“大内档案”》:“结果是办事的人成为众矢之的,谣言和谗谤,百口也分不清。”
[ bǎi kǒu mò biàn ]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解不清,形容事情无法说清楚(多用于受冤屈、被怀疑等情况)。
[ bǎi kuí ]1.总理国政之官。《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蔡沉 集传:“百揆者,揆度庶政之官,惟 唐 虞 有之,犹 周 之冢宰也。”《旧唐书·代宗纪》:“唐 虞 之际,内有百揆,庶政惟和。”宋 王安石《夔说》:“将有治于天下,则可以无相乎,故命 禹 以宅百揆也。”明 张居正《赠毕石庵宰朝邑叙》:“昔者 帝舜 起匹夫,摄百揆。及为天子,闢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好问,好察邇言。”2.指各种政务。《后汉书·张衡传》:“百揆允当,庶绩咸熙。”《旧唐书·卢杞传》:“吉州 长史 卢杞,外矫俭简,内藏奸邪,三年擅权,百揆失序,恶直丑正,乱国殄人。”《资治通鉴·唐代宗永泰元年》:“长安 城中白昼椎剽,吏不敢詰,官乱职废,将堕卒暴,百揆隳剌,如沸粥纷麻。”胡三省 注:“唐 虞 有百揆之官。孔安国 曰:揆,度也。度百事,总百官。此所谓百揆,盖言百官之事也。”3.百官。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桓公(桓温)语 嘉宾(郗超):‘阿源(殷浩)有德有言,向使作令僕,足以仪刑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新唐书·高祖纪》:“戊辰,隋帝(杨侑)进 唐王(李渊)位相国,总百揆,备九锡。”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与成君瓘书》:“云‘嗣王’,谓五年 太子晃(拓跋晃)副理万机,总统百揆也。”何启 胡礼垣《新政论议》:“吾故首则曰,择百揆以协同寅。”
[ bǎi lài ]从孔穴中发出的各种声音。亦指各种一般的声音。
[ bǎi lǎn qiān yōng ]形容非常懒惰。
[ bǎi láo ]1.一百份牢。牢,古代祭祀或宴享时用的牲畜。牛羊豕各一曰太牢,羊豕各一曰少牢。《左传·哀公七年》:“宋 百牢我,鲁 不可以后 宋。且 鲁 牢 晋 大夫过十,吴王 百牢,不亦可乎?”宋 杨万里《以糟蟹洞庭甘送丁端叔端叔有诗因和其韵》:“斗州只解寄鹅毛,鼎肉何曾馈百牢。”刘师培《文说》:“记贡纳必饰百牢,叙朝会必称万国。”2.见“百牢关”。
[ bǎi lí ]1.犹言久别。2.种种不幸的遭遇。离,通“罹”。
[ bǎi lǐ ]各种礼仪。《诗·小雅·宾之初筵》:“籥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礼。百礼既至,有壬有林。”汉 班固《东都赋》:“万乐备,百礼暨。”《隋书·音乐志中》:“洽斯百礼,福以千年。”唐 韩愈《元和圣德诗》:“正月元日,初见宗祖。躬执百礼,登降拜俯。”
[ bǎi lǐ cái ]能治理一县的人才。《三国志·蜀书·庞统传》:“庞士元非百里才也。” 士元,庞统字。谓庞统才高,不只是治理百里小县的人。
[ bǎi lǐ tiāo yī ]一百个里挑选出一个,形容十分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