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àng fū guó ]古代传说中的国名。
[ zhàng guó ]《礼记·王制》:“七十杖於国。”谓七十岁可拄杖行于都邑、国都。后作七十岁的代称。唐 上官仪《代刘幽州请致仕表》:“钟漏已殫,齿歷云暮,杖国之年斯及,夜行之惧载深。”参见“杖家”。
[ zhàn guó ](前475—前221)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因当时几个大的诸侯国连年发生战争,故名。
[ zhàn guó cè ]史书名。记载战国时代各国谋臣策士言行的史书。大概是秦汉间杂采各国史料编纂而成,西汉末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并定名为《战国策》。该书善于剖析事理,叙事生动,有一定的文学价值。
[ zhàn guó qī xióng ]战国时期七个强大的诸侯国。即秦、齐、楚、燕、韩、赵、魏。
[ zhōu guó ]1.犹州土,疆土。2.谓州邑与封国。
[ zhì guó ān bāng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
[ shǔ guó ]封建时代作为宗主国的藩属的国家。
[ zhǎo wā guó ]古国名。即今 南洋群岛 的 爪哇岛。因远在海外,迷迷茫茫,故多借指遥远虚无之处。
[ zì yóu wáng guó ]哲学上指人在认识和掌握客观世界规律之后,自由地运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的境界。见〖必然王国〗。
[ zhēng guó ]争夺君位。《左传·昭公二十一年》:“诸侯唯 宋 事其君,今又争国,释君而臣是助,无乃不可乎?”《荀子·仲尼》:“齐桓,五伯之盛者也,前事则杀兄而争国。”章诗同 注:“指与其兄 公子纠 争立为国君,而使 鲁 人杀 公子纠 事。”
[ zhōng yìn guó ]中印度,又称 中竺、中天竺。
[ zhōu zhōng dí guó ]同船的人都成了敌人。比喻大家反对,十分孤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