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ì shī ]1.指《诗经》未收的古代诗歌。见于 先秦 经传诸子中的约有数十处,多为零篇残句。《晋书·束晳传》:“昔 周公 成 洛邑,因流水以汎酒,故逸《诗》云‘羽觴随波’。”唐 崔国辅《奉和圣制上巳祓禊应制》:“逸《诗》何足对,窅作掩 东周。”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考文》:“逸《诗》之散见经传者,附载於后。”郭沫若《关于大规模收集民歌问题》:“我们看一些子书里引的逸《诗》,就不是那么整齐。”2.谓诗人的一些散佚篇章,未经收入专集中,由后人发现而辑出者。《文教资料》1988年第4期:“这些诗作,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后来未能被搜辑编入诗家的专集之中,就成了集外逸诗。”
[ yǐn quán shī ]相传 广州 附近的 石门,“有水曰 贪泉,饮者怀无厌之欲”。
[ wú yè tí shī ]唐 孟棨《本事诗·情感》:“顾况 在 洛,乘间与三诗友游於苑中,坐流水上,得大梧叶题诗上曰:‘一入深宫里,年年不见春。聊题一片叶,寄与有情人。’况 明日於上游,亦题叶上,放於波中。诗曰:‘花落深宫鶯亦悲,上阳 宫女断肠时。帝城不禁东流水,叶上题诗欲寄谁?’后十餘日,有客来苑中寻春,又於叶上得诗,以示 况。诗曰:‘一叶题诗出禁城,谁人酬和独含情。自嗟不及波中叶,荡漾乘春取次行。’”后因以“梧叶题诗”为吟咏闺怨的故实。
[ wǔ bù chéng shī ]唐史青能五步成诗。后用以比喻才思敏捷。
[ wù tóu shī ]即定场诗。说书人在开场时所念的诗。
[ xīn shī ]五四以来的新体诗歌。形式上采用白话,打破了旧体诗格律的束缚。已成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主体。新诗正在批判地继承古典诗歌和民歌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其形式和格律要求向顺口、易记、有韵、能唱的方向发展。与“旧诗”相对。
[ wú shēng shī ]指画。古人以画虽不能吟哦,但有诗意,故称为无声诗。
[ tí shī ]1.就一事一物或一书一画等,抒发感受,题写诗句。多写于柱壁、书画、器皿之上。2.指所题写的诗句。
[ xià chǎng shī ]剧中人物下场时所念的诗,明 传奇一般用五、七言绝句。内容多概括剧情大要,给人以启发或引人思考。如《琵琶记·蔡宅祝寿》的下场诗为:“逢时对酒合高歌,须信人生能几何?万两黄金未为宝,一家安乐值钱多。”
[ xiān shī ]1.指秦始皇使博士所造的《仙真人诗》,今不传。2.指晋郭璞所作的《游仙诗》。3.指扶乩等迷信活动中伪托神仙灵鬼所写的诗。
[ xiàn shī ]1.进献诗作。古代多用以示讽谏或歌颂。2.泛指奉献诗作。
[ xù shì shī ]有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诗歌。与“抒情诗”相对。
[ wú tí shī ]诗人作诗别有寄托,或者有所顾虑,不愿将诗的主旨明白显示在题目上,就用“无题”作为诗的篇名,后来就把这类诗叫无题诗。
[ xuě shī ]咏雪的诗。宋 欧阳修《渔家傲》词:“腊月年光如激浪,冻云欲折寒根向。谢 女雪诗真絶唱,无比况,长堤柳絮飞来往。”元 张雨《雪斋》诗:“骑驴吟雪诗,煮茶煎雪水。”参见“雪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