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ōng lán ]书籍报刊上,从左到右或从上到下贯通版面不分栏的编排形式:~标题。
[ tōng lèi ]1.普遍的法式。2.指辈分、地位相同的人。3.犹总共;全部。
[ tōng lǐ ]1.通晓事理。2.共通的道理。3.犹统理。4.连通的纹理。
[ tōng lì ]一齐出力(做某事):~合作。
[ tōng lì hé zuò ]通力:一起出力。不分彼此,一齐出力。
[ tōng lì ]1.总共经历。《史记·梁孝王世家》:“ 梁王 自初王通歷已十一年矣。” 司马贞 索隐:“通数 文帝 二年至十二年徙 梁 为十一年也。”《金史·选举志三》:“吏目通歷三十年始得出职,常在本处侵渔,不便。”2.指历书。《晋书·律历志下》:“ 穆帝 永和 八年,著作郎 琅邪 王朔之 造《通历》,以甲子为上元,积九万七千年……因其上元为开闢之始。”
[ tōng lì ]1.一般的情况;常规;惯例:星期日休息是学校的~。2.较普遍的规律。
[ tōng lián ]接连而又相通:跟卧房~的还有一间小屋子。
[ tōng liàn ]1.谓阅历多而通晓人情世故。《晋书·殷浩传》:“足下沉识淹长,思综通练,起而明之,足以经济。”宋 叶适《上宁宗皇帝札子二》:“令有通练敏达之士,授以意指俾之讲求,许其自行,无使貽害。”明 袁宗道《巡抚福建右副都御史傅野司公墓志铭》:“年纔二十有一耳,而涉世通练。”2.通晓熟悉。宋 苏轼《书张芸叟诗》:“张舜民 芸叟,邠 人也。通练西事。”
[ tōng liáng ]运送粮食。亦为古代负责运粮之官。
[ tōng liàng ]状态词。通明:火光~。照明弹照得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