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遗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yí biǎo ]谓古代大臣临终前所写的章表,于卒后上奏。
[ yí bīng ]1.谓留下军队。2.指残兵。
[ wèi bǐng ]遗留下的禾把、禾束。
[ yí bǐng ]犹馀辉。
[ yí bìng ]指残留的疵病。
[ yí bō ]犹馀波。
[ yí báo ]失之于疏薄。
[ yí bū ]指旧时拖欠的债务。 清 龚炜 《巢林笔谈续编·内侄女与女邻》:“于归后,父罢官,舅去世,姑老子幼,馆穀不敷半岁粮,而积有遗逋,张皇补苴,忍飢寒不顾,亲操井臼,已自忘其为珠翠紈綺中人矣。”
[ yí bǔ ]唐 代拾遗、补阙同是谏官,因其职掌相同,故并称之。
[ yí zuò ]犹馀福。
[ wáng shǐ yí zú ]损失箭和箭头。比喻军事上的细微损失。
[ xiāo yí ]犹摒弃。 南朝 梁 江淹 《萧太尉上便宜表》:“翦削浮奢,销遗文绘,然后颂音载兴,泽洽式广!”
[ xiàn yí ]1.谓奉赠财物。2.指馈赠品。
[ yì yú shí yí ]犹易如反掌。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做。
[ yí bù ]《后汉书·独行传·王烈》:“乡里有盗牛者,主得之,盗请罪曰:‘形戮是甘,乞不使 王彦方 知也。’烈 闻而使人谢之,遗布一端。或问其故,烈 曰:‘盗惧吾闻其过,是有耻恶之心,既怀耻恶,必能改善,故以此激之。’”后用以指对盗贼宽容不惩,使其感化而改恶从善。
[ yí cái ]1.谓荐举、科举遗漏人才;埋没人才。三国 魏 曹植《七启》:“举不遗才,进各异方。”唐 贾岛《送沉秀才下第东归》诗:“下第子不耻,遗才人耻之。”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五:“谁遣文章太惊俗,何缘场屋不遗才。”2.未被发现或未受重视的人才。《晋书·忠义传·嵇绍》:“尚书左僕射 裴頠 亦深器之,每曰:‘使 延祖 为吏部尚书,可使天下无復遗才矣。’”唐 梁鍠《天长节》诗:“愿持金殿镜,处处照遗才。”宋 苏轼《荐布衣陈师道状》:“﹝ 陈师道 ﹞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若将终身,苟非其人,义不往见,过壮未仕,实为遗才。”《宋史·选举志一》:“是年及 端拱 初,礼部试已,帝虑有遗才,取不中格者再试之,於是由再试得官者数百人。”3.秀才参加乡试,先要经过学道的科考录送,临时添补核准的,称为“遗才”。《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虽然免祸,却不放他科举,直至临场,曹公 再三苦求,附一名於遗才之末。”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胡四娘》:“明年,学使科试士,而公适薨,桯 縗哀如子,未得与试。既离苫块,四娘 赠以金,使趋入遗才籍。”
[ yí cái ]1.剩下的材料。2.未被发现或未受重视的人材。3.遗才。
[ yí cái ]1.犹馀财。多馀的财产。2.遗产。
[ yí cán ]遗留;剩留。 唐 高适 《东平留赠狄司马》诗:“练兵日精鋭,杀敌无遗残。”
[ yí cáng ]遗留下来的储藏之物。 宋 吕惠卿 《建宁军节度使谢表》:“抚弓剑之遗藏,每加悽愴;顾庙堂之旧物,寧不衋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