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德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yóu dé ]易于实行的德行。
[ yǒu dé ]1.有德行。谓道德品行高尚,能身体力行。《周礼·春官·大司乐》:“凡有道者有德者,使教焉。”郑玄 注:“德,能躬行者。”《论语·宪问》:“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唐 韩愈《论孔戣致仕状》:“七十求退,人臣之常礼。若有德及气力尚壮,则君优而留之。”2.指有德行的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有德不可敌。”《礼记·礼器》:“是故昔先王尚有德,尊有道,任有能。”孙希旦 集解:“有德,谓有德行者。”
[ yuán dé ]大德。
[ yǔn dé ]修德,涵养德性。
[ zhèn dé ]指太子之德。南朝 梁简文帝《三日侍皇太子曲水宴》诗:“震德叶灵,年芳节淑。”隋 王胄《在陈释奠金石会应令》诗:“元良继体,作睿惟则。明迺离照,泽符震德。”参见“震位”。
[ zūn dé ]犹言尊崇道德。
[ zǔ dé ]1.祖宗的功德。《管子·四称》:“循其祖德,辩其顺逆,推育贤人,谗慝不作。”唐 丘丹《奉使过石门瀑布》诗序:“小子 大历 中奉使,窃有继作,虽不足克绍祖德,追踪昔贤,盖造奇怀感之志也。”宋 范仲淹《赠樊秀才》诗:“始知祖德长,光辉传佩刀。”《红楼梦》第一一八回:“我劝你从此把心收一收,好好的用用功,但能博得一第,便是从此而止,也不枉天恩祖德了。”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九七回:“惟我皇 汉 遗裔,奕叶久昌,祖德宗功,光被四海。”2.祖师的功德。《法音》1981年第2期:“中 日 两国佛教徒之间的法情友谊,源远流长。缅怀祖德,策励来兹。我们今天更应该为巩固我们先人架起的友谊之桥而努力工作。”
[ zǔ gōng zōng dé ]指祖有功而宗有德。古代王朝尊始祖或开国之君为祖。有开创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则尊为宗。
[ zhēn dé ]坚贞的德操。
[ zhī dé ]1.懂得道德。2.知道别人施与的恩德。3.才智与德行。
[ zī dé ]1.涵育德性。2.明代官职名。为训导太子读书的官员。
[ zuò dé ]旧时歌颂帝王之词。谓有天下者之德。
[ zǎi dé ]1.犹积德。2.施行德化。3.具备高尚的道德。4.谓记载其德政。
[ zhí yè dào dé ]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员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基本要求是:向社会负责、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等。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 zhì dé ]最高的道德;盛德。
[ zhì dé yào dào ]最美好的道德和最精要的道理。《孝经·开宗明义》:“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唐玄宗 注:“孝者,德之至,道之要也。”邢昺 疏:“言先代聖帝明王皆行至美之德,要約之道,以順天下人心而教化之。”《新五代史·南平世家·高从诲》:“敏(田敏)以印本五經遺 從誨,從誨 謝曰:‘予之所識不過《孝經》十八章爾。’敏 曰:‘至德要道,於此足矣。’”章炳麟《检论·商鞅》:“昔者,蜀 相行 鞅 術,至德要道弗踣焉。”
[ zhōng dé ]忠正有德行。亦谓忠正有德行的人。
[ zhòng dé ]1.大德;厚德。亦指大德之人。《汉书·车千秋传》:“千秋 居丞相位,谨厚有重德。”唐 罗隐《投宣武郑尚书二十韵》:“物情须重德,时论在明公。”《宋史·向敏中传》:“居大任三十年,时以重德目之。”2.以品德为重。汉 阮瑀《吊伯夷文》:“东海让国,西山食薇,重德轻身,隐景潜暉。”
[ zhōng dé ]1.中正的德行。2.中等的德行。3.犹言自以为是。德,通“得”。
[ zǎo shēn yù dé ]修养身心,使纯洁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