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木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mù dé ]1.秦汉方士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胜,附会王朝的命运,以木胜者为木德。2.谓上天生育草木之德。亦特指春天之德,谓其能化育万物。语出《礼记·月令》:“﹝孟春之月﹞某日立春,盛德在木。”孔颖达疏:“盛德在木者,天以覆盖生民为德,四时各有盛时,春则为生,天之生育盛德,在於木位。”晋傅玄《柳赋》:“美允灵之鑠气兮,嘉木德之在春。”唐高适《奉酬北海李太守丈人夏日平阴亭》诗:“春野变木德,夏天临火星。”
[ mù dī ]木岸。
[ mù dì ]1.指木星。2.即伏羲,又名太皥,为管理春天的东方之帝。因其以木德称王,故名“木帝”。
[ mù diàn ]木材店,木行。《红楼梦》第十三回:“﹝ 薛蟠 ﹞便説道:‘我们木店里有一副板,叫作什么檣木,出在 横海 铁网山 上,作了棺材,万年不坏。’”
[ mù diāo ]在木头上雕刻形象、花纹的艺术。也指用木头雕刻成的作品:大型~。~艺人。
[ mù diāo ní sù ]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或静止不动。也说泥塑木雕。
[ mù dié ]古代木质的书板。
[ mù dòu ]1.常绿灌木,小叶三片,披针形,花黄色,结荚果,种子圆而略扁,褐色,生长在热带和亚热带。种子供食用,也用来榨油,叶子可做饲料,根可入药。2.这种植物的种子。
[ mù dú ]镇名。在今 江苏 吴县 西南。地近 太湖 口,渡 太湖 者皆取道于此。明 嘉靖 三十四年 明 军民追击 倭 寇,歼于此处。旧设 木渎 司,管 木渎、横塘、新郭 三镇。清 设县丞驻此。明 冯梦龙《山歌·烧香娘娘》:“船一摇摇到 木瀆。”
[ mù dú ]木匣。
[ mù dú ]古代用以写字的木简。叶德辉《书林清话·书之称叶》:“牒则木牘一版之称。”洪楼《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帛书简介》:“从墓中出土木牍得知,墓的埋葬时间是 汉文帝 初元 十二年。”
[ mù dù ]亦作“木蠧”。见“木蠹”。
[ mù dùn ]谓借木遁形隐身之术。
[ mù duó ]1.以木为舌的大铃,铜质。古代宣布政教法令时,巡行振鸣以引起众人注意。《周礼·天官·小宰》:“徇以木鐸。”郑玄 注:“古者将有新令,必奋木鐸以警众,使明听也……文事奋木鐸,武事奋金鐸。”《周礼·地官·乡师》:“凡四时之征令有常者,以木鐸徇以市朝。”宋 苏轼《元祐三年春贴子词·皇帝阁》之一:“蔼蔼龙旂色,琅琅木鐸音。”清 邹容《革命军》第四章:“自古司 东亚 文化之木鐸者,实惟我皇汉民族焉。”2.以喻宣扬教化的人。《论语·八佾》:“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鐸。”
[ mù é ]1.木制的鹅。浮水工具。《隋书·诚节传·尧君素》:“时围甚急,行李断絶,君素 乃为木鹅,置表於颈,具论事势,浮之 黄河,沿流而下。河阳 守者得之,达於 东都。”唐 丁用晦《芝田录》:“煬帝 在 江都,代王 留守 长安,群盗蜂起。有献计者刻木鹅,繫詔於头,致之 渭 汭,冀 关东 救兵至。日放百千,顺流而下,竟无救至。”清 徐昂发《扬州》诗:“木鹅沉处锦颿斜,隋氏 离宫接暮霞。”2.木制的鹅。测水深浅的工具。唐 颜师古《隋遗录》上:“大业 十二年,煬帝 ……命云屯将军 麻叔谋 濬 黄河 入 汴堤,使胜巨舰。叔谋 衔命甚酷,以铁脚木鹅试彼浅深,鹅止,谓濬河之夫不忠,队伍死水下。”唐 无名氏《炀帝开河记》:“铁脚木鹅长一丈二尺,上流放下,如木鹅住,即是浅处。”3.木制的鹅。攻城的战具。《旧唐书·李光弼传》:“贼恃众直逼其城,以车二乘载木鹅、蒙衝、鬭楼、橦车随其后,督兵填城下堑,三面各八道过其兵,又当堑开栅,各置一门。”《新唐书·荔非元礼传》:“挚 恃众,直逼城,以车千乘载木鹅橦车,麾兵填堑,八道并进。”4.洲名。安徽 桐城县 有 木鹅洲。相传 五代 周世宗 与 南唐 割江为界,以木鹅浮江中,随其所至,以定南北;鹅沿洲东下,故以木鹅为名。
[ mù ěr ]也叫云耳、黑木耳。真菌的一种。略呈人耳形,褐色。湿润时半透明,干燥时革质。生于枯死的树干上,可供食用。
[ mù fá ]同“木筏”。《宋史·苏轼传》:“岐 下岁输 南山 木栰,自 渭 入 河,经 砥柱 之险。”
[ mù fá ]用长木材结成的筏子。也叫木筏子。
[ mù fāng ]方柱形的木料。
[ mù fèi ]砍削下来的碎木片、木皮。《晋书·王濬传》:“武帝 谋伐 吴,詔 濬 修舟舰…… 濬 造船於 蜀,其木杮蔽 江 而下。”《魏书·太祖道武帝纪》:“元年,葬 昭成皇帝 於 金陵,营梓宫,木柹尽生成林。”唐 李商隐《南朝》诗:“敌国军营漂木柹,前朝神庙锁烟煤。”清 徐夔《江东》诗:“金椎有日沉 江 底,木柹何年下 建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