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ōng lín ]谓互相接近。宋 张咏《怀张白逸人》诗:“昔年吟社偶通隣,常贵高风人格真。”
[ tōng líng ]1.通于神灵。汉 班固《幽通赋》:“精通灵而感物兮,神动气而入微。”唐 陆龟蒙《奉和袭美太湖诗·包山祠》:“自非通灵才,敢陟羣仙峯。”《西湖二集·文昌司怜才慢注录籍》:“若是説好,便通灵起感应,香火繁盛起来。”郁达夫《为霭民先生题经公致渊画松》诗之二:“六法通灵力有餘,暮年点笔势凌虚。”2.善于应变;不拘泥。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回仙》:“吾得道年五十,第一度 郭上灶,第二度 赵仙姑。郭 性顽钝,只与追钱延年之法;赵 性通灵,随吾左右。”3.消息来得快;来源广。《娱目醒心编》卷五第一回:“福达 身虽有监,京中綫索却自通灵。”4.灵验。《天雨花》第二七回:“烧香妇女来问事,説来句句尽通灵。”5.灵敏。茅盾《子夜》十四:“厂里一有了吃醋争风那样的事,你们的耳朵就会通灵。”
[ tōng líng cǎo ]忍冬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忍冬》。
[ tōng líng tái ]汉武帝 为其妃 钩弋夫人 所建之台。
[ tōng lǐng ]总管,统领。《宋史·职官志一》:“元丰 六年,詔中书省置点检房,令舍人通领。”《元史·兵志一》:“可签丁壮七百餘人,并元拨保丁甲壮,令 珣 通领,镇守 潁州。”
[ tōng lìng ]1.把同一个命令发到若干地方:~全国。2.发到若干地方的同一个命令:发出~。
[ tōng liú ]1.指通行。2.谓货物流通。3.往来走动,交往。
[ tōng lóng ]亦作“通朧”。亦作“通笼”。犹曈昽。光线微弱貌。
[ tōng lǔ ]与北方的外族勾结。明 沉德符《野获编·果报·现报》:“嘉靖 末年,宣 大 总督 杨顺,以媚 分宜 之故,诬 沉鍊 左道通虏,绞之於市。”鲁迅《<二心集>序言》:“宋 末有所谓‘通虏’,清 初又有所谓‘通海’,向来就用了这类口实,害过许多人们的。”
[ tōng lù ]1.往来的大路:门前有一条南北~。2.泛指物体通过的途径:电流的~。
[ tōng lù jiǔ ]旧时婚俗,男方请媒人向女方通报结婚日期时所摆设的款待媒人的酒席。
[ tōng lù zi ]谓通过人情办事。《解放日报》1982.10.11:“几年中,从生产第一线抽走了三百九十人到各个科室,其中一部分人是通路子上来的。”
[ tōng lǜ ]1.旷达坦率。2.通常的比例。3.指通常的标准。4.谓按照自然数顺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