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óng mén shí kū ]也叫伊阙石窟。大型佛教石窟群。开凿于488年。在河南洛阳。共有洞窟2 345处,佛教造像10万余尊。以古阳洞、宾阳中洞、莲花洞、奉先寺和万佛洞为典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lóng mén sì ]寺名。后魏 熙平 元年建。在今 河南省 洛阳市 西南。为游览胜地。唐 白居易《五年秋病后独宿香山寺三绝句》之一:“经年不到 龙门寺,今夜何人知我情?”唐 姚合《寄东都分司白宾客》诗:“竹斋晚起多无事,唯到 龙门寺 里频。”
[ lóng mén zhèn ]见〖摆龙门阵〗。
[ lóng měng bǐ ]西岳 龙猛大士 之笔。传说于砚中磨药,点笔成金。
[ lóng míng ]谓剑在鞘中作龙鸣声。语出《太平御览》卷三四三引《世说》:“王子乔 墓在 京陵,战国 时人有盗发之者,覩无所见。唯有一剑停在室中,欲进取之,剑作龙鸣虎吼,遂不敢近。俄而径飞上天。”唐 李峤《宝剑篇》:“一朝运偶逢大仙,虎吼龙鸣腾上天。”唐 李白《独漉篇》:“雄剑挂壁,时时龙鸣。不断犀象,绣涩苔生。”参见“剑龙”。
[ lóng ná hǔ jué ]犹言龙争虎斗。喻笔势遒劲﹑奔放。
[ lóng ná hǔ tiào ]像龙一样抓取,像虎一样跳跃。
[ lóng nǎo ]有机化合物,分子式C10H17OH。龙脑树干析出的白色晶体,具有类似樟脑的香气。通常用化学方法合成。其右旋体在中医学上习称冰片。也可用于制樟脑的原料。
[ lóng nǎo bò he ]水苏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水苏》。
[ lóng nǎo jiāng ]龙脑树汁。据说乃补品。
[ lóng nǎo xiāng shù ]木名。龙脑香科。树高八九丈,大可六七围。产于 苏门答腊、古南海 波斯 及我国 闽 广 等地。树脂称龙脑香,为名贵的香料。
[ lóng pái ]1.供于佛前,饰有龙纹的牌位。2.传达皇帝命令的牌子。评剧《铡阁老》第十一场:“刘镛这二纸呈状:‘咱朝中有一家大官,一无万岁旨意,二无太后龙牌,他私自斩人,按律条儿下来,该问他何罪呢?’”
[ lóng pán ]1.亦作“龙蟠”。如龙之盘卧状。形容雄壮绵延的样子。2.形容书法飞动而苍劲有力。3.喻豪杰之士隐伏待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