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ú yǔ tǐ ]南朝 梁 徐摛、徐陵 父子及 庾肩吾、庾信 父子,诗文绮艳,当时称为“徐庾体”。
[ wú shāng dà tǐ ]伤:伤害;大体:指事物的主要方面。对于事物的主要方面没有什么妨害。
[ xuān hé tǐ ]北宋 宣和 年间画院中形成的一种绘画流派及风格。多以山水、花鸟、宫室台阁为题材,强调“格法”,讲究工致富丽。元 夏文彦《图绘宝鉴》卷三:“李诞、河间 人。多画藂竹笋籜鞭节,色色毕具,此宣和体也。”参见“院体画”。
[ yǎn tǐ ]供观察、射击、指挥、操作技术兵器隐蔽用的露天工事。如单人掩体和机枪、火炮、坦克、雷达、汽车掩体等。
[ yáng tǐ jī xīn ]《南史·柳恽传》载:南朝 宋 时有 嵇元荣、羊盖 并善琴,云传 戴安道 法。
[ yí qì yǎng tǐ ]改变气质和保养身体。
[ yù tái tǐ ]诗体名。以 南朝 陈 徐陵 所编诗集《玉台集》(亦称《玉台新咏》)得名。
[ yù táng tǐ ]明 宁王 朱权 所定乐府十五体之一。
[ yù tǐ ]1.敬辞,称别人的身体:~欠安。2.指女子肌肤细润的身体。
[ yǎng tǐ ]1.保养身体;满足身体的需要。2.谓奉养父母,供给父母生活所需。
[ yǎng xiāng tǐ ]保养宰相的身体。比喻明哲保身。
[ yuàn tǐ ]1.书法流派之一。2.绘画流派之一。3.歌妓之玉体。
[ yuàn tǐ huà ]指我国封建时代宫廷画家的作品,题材多以花鸟、山水或宗教内容为主。简称院画。
[ yuàn tǐ pài ]中国 画的一个流派。南宋 翰林图画院画家 赵伯驹、李唐、刘松年、马远、夏珪 等人的绘画风格。赵、李、刘 所作,多青绿巧赡;至 马 夏 乃肆意水墨,披笔粗皴,而形成苍劲之风。明 时以 陈暹、周臣、唐寅、仇英 等为此派画风的承继者。参见“院画”。
[ xiāng tǐ cái yī ]看身体剪裁衣服。比喻根据实际情况处理事情。清 李渔《巧团圆·认母》:“且把他性情伎倆數説一番,看他做得甚麽事來,然後相體裁衣,把箇地位安頓他便了。”清 李渔《闲情偶寄·器玩·制度》:“須用相體裁衣一法,配而用之。”朱自清《论朗诵诗》:“至于怎样才算好,得一首一首诗的看,看那感情和思想跟音节是否配合得恰当,是否打成一片,不漏缝儿,这就是所谓‘相体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