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ì hé ]指山石。语出 晋 杨泉《物理论》:“石,气之核也。气之生石,犹人筋络之生爪牙也。”清 黄景仁《女娲庙》诗:“捫虚填气核,凿空逗天光。”
[ qì hēng hēng ]状态词。形容生气发怒的样子:他~地走了。
[ qì hōng hōng ]形容生气而说话粗声粗气的样子。
[ qì hǒu hǒu ]犹气呼呼。气愤的样子。
[ qì hòu xué ]研究气候特征、形成原因、分布和演变规律,以及气候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既是大气科学的分支,又是自然地理学的组成部分。包括物理气候学、天气气候学、小气候学、高空气候学、古气候学以及应用气候学等。
[ qì hū hū ]状态词。形容生气时呼吸急促的样子。
[ qì hǔ hǔ ]气愤。茅盾《当铺前》:“年青女人气虎虎地说着,把肘弯在门上撞了几下。”王汶石《大木匠》:“大木匠 瞪了老婆一眼,气虎虎地走到房里。”
[ qì huà ]1.任何一种将物质转化成为气体的化学过程或热过程。2.泛指阴阳之气化生万物。
[ qì jī ]1.古代军事术语。用兵的关键之一。指将帅的气度、决断等。《吴子·论将》:“凡兵有四机:一曰气机,二曰地机,三曰事机,四曰力机。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张设轻重,在於一人,是谓气机。”2.谓天地有规律运行的自然机能。明 王守仁《传习录》卷上:“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明 王廷相《慎言·乾运》:“天乘夫气机,故运而有常。”清 周亮工《书影》卷九:“土若鼻,水若涕;水於海升降,犹涕於鼻出入,非气机之推盪,固不能升降而出入也。”严复《论世变之亟》:“天地气机,一发不可復遏。”3.指植物的生机。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七》:“余初疑为数百年物,而岂知气机发旺,其妙如此。”清 戴名世《慧庆寺玉兰记》:“余嘆花之开谢,自有其时,其气机各适其所自然。”4.指行文的气势。清 阮元《书梁昭明太子<文选序>后》:“弘治、正德 以后,气机始畅,篇幅始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二回:“只要记得那‘八股’的范围格局,那文章魄力之厚薄,气机之畅塞,词藻之枯腴,笔仗之灵钝,古文时文,总是一样的。”清 马建忠《玛赛复友人书》:“使演绎其旨,或从而驳辨之,以词意清顺气机畅达为主。”5.中医学名词。指人体内气的正常运行,包括经络、脏腑的功能活动。如气机发生异常,一般有气机不宣、气机阻滞等病理变化。
[ qì jí bài huài ]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慌张或恼怒。
[ qì jí bài sàng ]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同“气急败坏”。
[ qì jiāo zhì mǎn ]指心满意得,骄傲自大。同“气充志骄”。
[ qì jié ]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民族~。革命~。
[ qì jié ]1.呼吸不畅。形容心情郁闷。2.中医学名词。谓气留滞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