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ōng lùn ]1.通达的议论。2.对某一学科的全面论述(多用于书名):《史学~》。
[ tōng mén ]1.通行的大门。汉 班固《西都赋》:“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晋 左思《蜀都赋》:“闢二九之通门,画方轨之广涂。”2.显达之门,权贵之家。汉 应劭《风俗通·十反·太尉沛国刘矩》:“州郡辟请,未尝答命,往来京师,委质通门。”3.犹同门。谓同出一师门下。明 沉德符《野获编·科场一·荐主同咨》:“二十年来,同咨之好,更胜同榜十倍,其子弟修通门之敬亦加严。”明 沉德符《野获编·士人·金华名士》:“又其邑 胡元瑞 以丙子举孝廉,乃翁与先大父己未同籍,因得与称通门,其名噪一时。”
[ tōng míng ]1.说出自己的姓名(旧戏曲、小说描写武将交战时多用):来将~!2.通用的名称。3.指某些专有名词中反映类别属性的部分(区别于“专名”),如“淮河”这个专有名词中“河”是通名。
[ tōng míng ]状态词。十分明亮:灯火~。月光照着雪地,四外~。
[ tuó xīn tōng ]佛教语。即他心通。谓能洞见众生心中所思。
[ wǔ shén tōng ]佛教语。即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如意通。此为佛法与外道共有的神通力。佛教认为尚须修漏尽通方臻完善。见《俱舍论》卷下。
[ wǔ tòng shén ]旧时 江南 民间供奉的邪神。传说为兄弟五人。其别称甚多,有“五通”、“五圣”、“五显灵公”、“五郎神”、“五猖”等。
[ yān huì guàn tōng ]犹融会贯通。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
[ yān tōng ]1.弘广通达。2.精通;贯通。
[ yuán tōng ]圆通。灵活通达而不偏执。
[ tiān ěr tōng ]佛教语。又称“天耳智证通”。六通之一。以与天耳相应之智慧,证知一切之声境而通达无碍者。参见“天耳”。
[ tōng míng diàn ]传说中 玉帝 的宫殿。
[ tōng míng má ]即胡麻。俗称芝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