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公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gōng shēng ]谓共同称颂。
[ gōng shī ]古代天子祭祀,代被祭者的神灵而受祭的活人。由于以卿为尸,故称公尸。
[ gōng shí ]1.公正而朴实。2.公开的事实。
[ gōng shǐ ]诸侯掌典礼之官。
[ gōng shǐ ]由一国元首派往他国的、仅低于大使级的常驻外交代表。通常都授予“特命全权公使”衔。所受礼遇仅次于大使,外交特权与豁免和大使同。现在各国间互派公使的已属罕见,绝大部分国家间都是互派大使。此外,也有在大使馆中设公使一职的,是介于大使和参赞之间的外交官。
[ gōng shǐ guǎn ]以公使为馆长的外交代表机关。等级低于大使馆。馆员、职务与大使馆同。详“大使馆”。
[ gōng shǐ kù běn ]官刻本。
[ gōng shǐ qián ]宋 代官府用于宴请和馈送过往官员的费用。宋 范仲淹《奏乞将先减省诸州公用钱却令依旧》:“切以国家逐处置公使钱者,盖为士大夫出入,及使命往还,有行役之劳,故令郡国馈以酒食,或加宴劳,盖养贤之礼,不可废也。”《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八年》:“光(司马光)乃以所得珠为諫院公使钱,以金遗其舅氏焉。”亦作为犒赏官军的费用。宋 欧阳修《尹师鲁墓志铭》:“吏至京师上书讼 师鲁 以公使钱贷部将。”《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六年》:“本路蛮寇未息,而官军久戍,请岁给公使钱一千贯以犒设将校。”
[ gōng shǐ tuán ]各国在驻在国公使所组织的团体。
[ gōng shì ]1.在官之士;公家之士。《仪礼·乡射礼》:“记大夫与,则公士为賔。”郑玄 注:“公士,在官之士。”《礼记·玉藻》:“公士摈,则曰寡大夫,寡君之老。大夫有所往,必与公士为宾也。”孔颖达 疏:“公士摈者,谓正聘之时则用公家之士为摈。”2.公正之士。《荀子·不苟》:“有通士者,有公士者……不下比以闇上,不上同以疾下,分争於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也。”杨倞 注:“谓於事之中有分争者,不以私害之,则可谓公正之士也。”3.武功爵名。战国 时 秦 商鞅 变法,制订二十等爵,用以奖励军功,“公士”是其中最低者,仅高于士卒。汉 同 秦 制。后代亦或沿用。《商君书·境内》:“故爵公士也,就为上造也。”《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爵:一级曰公士。”颜师古 注:“言有爵命,异於士卒,故称公士也。”《北史·魏纪三》:“秋七月癸丑,以皇太子立,詔赐人为父后者爵一级,为公士;曾为吏属者爵二级,为上造。”《续资治通鉴·宋太宗端拱元年》:“丙申,赐诸道高年百二十七人爵为公士。”4.复姓。汉 有 公士不害。见《通志·氏族四》。
[ gōng shì ]市场。《晏子春秋·问上十一》:“于是令玩好不御,公市不豫,宫室不饰,业土不成,止役轻税,上下行之,而百姓相亲。”
[ gōng shì ]公开宣示,让公众了解并征求意见:实行干部任前~制度。
[ gōng shì ]1.用数学符号表示各个量之间关系的式子。具有普遍性,适合于同类关系的所有问题。如表示圆的面积S和它的半径r之间关系的公式为S=πr2。2.泛指经过概括的简要规则:“团结—批评—团结” 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 gōng shì huà ]1.指文艺创作中套用某种固定格式来描写现实生活和人物性格的不良倾向。2.指不针对具体情况而死板地根据某种固定方式处理问题。
[ gōng shì ]1.公家的事;集体的事(区别于“私事”):~公办。先办~,后办私事。2.指公文:每天上午看~。
[ gōng shì fáng ]旧时指办理公家事务的处所。
[ gōng shì gōng bàn ]公事按公事的原则办,不讲私人情面。
[ gōng shì rén ]指犯人。
[ gōng shì ]官方主持的考试。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七:“教官作色曰:‘经义岂当上请?’诸生曰:‘若公试,固不敢。今乃私试,恐无害。’教官乃为讲解大概。”宋 赵昇《朝野类要·公试》:“每岁春二三月之交公试。两日三场,谓第二日,论策各一道,并差外官於贡院主文,以学官干预考校。”元 刘壎《隐居通议·骈俪一》:“陈丞相 文龙,咸淳 初,为太学生。是年学中引放公试之旦,适奔驰弗及。”
[ gōng shì ]古称诸侯的家族。上与“王室”相区别,下与“私门”相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