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òng nǚ ]1.比喻群小、谗人。2.古代传说中的多女之国。3.特指各方所荐的皇后候选人。
[ zuǒ jiā jiāo nǚ ]指美丽可爱的少女。
[ zhā lǎo nǚ fén ]谓永不出嫁,老死娘家。
[ zhēn nǚ ]有节操的女子或从一而终的女子。
[ zhēn nǚ jiāng ]汉 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载:子胥 至 吴,乞食于 溧阳 女子。子胥 已餐而去,又谓女子曰:“掩夫人之壶浆,无令其露。”女子叹曰:“妾独与母居三十年,自守贞明,不愿从适,何宜馈饭而与丈夫?越亏礼义,妾不忍也。子行矣!”子胥 行,反顾女子,已自投于 濑水。后遂称 溧阳 濑水 为 贞女江。清 卢文弨《<仇山村金渊集>书后》:“其分教 京口 又在前,故其寄 京口 诸友絶句云:‘郡邑山川我旧游,归舟千里十年秋;相逢若问村翁信,贞女江 头狎白鸥。’贞女江,乃指 溧阳 言也。”参见“贞义女”。
[ zhēn nǚ xiá ]峡名。在 广东省 连县 南。峡西高岩名 贞女山。因岩下有石相传为女子所化而得名。自来咏贞女化石事指此。
[ zhēn yì nǚ ]春秋 时,楚 伍子胥 奔 吴 至 溧阳,乞食于女子。女子食之而叹曰:“妾独与母居三十年,自守贞明,不愿从适,何宜馈饭而与丈夫?越亏礼义,妾不忍也。遂投江而亡。”见 汉 赵晔《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传》。后人遂以“贞义女”称之。唐 李白《游溧阳北湖亭望瓦屋山怀古赠同旅》诗:“闻有 贞义女,振穷 溧水 湾。”清 钱谦益《溧阳彭翁七十序》:“既而过投金之渚,感 贞义女 之故事,以谓此邦之人,风流激厉,意必有倜儻感概,伏其身而不出者。”
[ zhì nǚ ]古代国君嫁女之后,派遣大夫前往进行聘问的一种礼式。《春秋·成公九年》:“季孙行父 如 宋 致女。”杜预 注:“女嫁三月,又使大夫随加聘问,谓之致女;所以致成妇礼,篤婚姻之好。”
[ zhū yú nǚ ]唐 俗重阳节登高宴饮时佐酒的女侍。
[ zhuàng zhōng wǔ nǚ ]1.见“撞鐘舞女”。2.谓纵情声色,恣意行乐。《左传·昭公二十年》:“其适遇淫君,外内颇邪,上下怨疾,动作辟违,从欲厌私,高臺深池,撞鐘舞女。”鐘,一本作“钟”。《韩非子·说疑》:“为人主者,诚明於臣之所言,则虽罼弋驰骋,撞鐘舞女,国犹且存也。”
[ zhēn nǚ ]针女,日本妖怪,柔美纤细的长发尖锐如针,常出没于城边町的樱冈加害青年男子。
[ zhèng nǚ huā ]春秋 时 郑文公 妾 燕姞 梦见天使授己兰花,后生 穆公。见《左传·宣公三年》。后即以“郑女花”指兰花。清 吴伟业《题孙铭常画兰》诗:“谢 家树好临芳砌,郑 女花堪照洞房。”
[ zhī nǚ ]1.星名。见〔织女星〕2.中国神话人物。织女是天帝的孙女,与牛郎结合后,不再为天帝织造云锦。天帝用天河将二人隔离,只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相会一次。
[ zhī nǚ hé ]天河。又名银河。古代神话相传 织女 与 牛郎 隔天河相对,每年七夕渡河相会,故称。《汉武帝内传》:“启彼无涯津,汎此织女河。”亦称“织女津”。明 王宠《入消夏湾》诗:“疑觴 王母 池,误攀织女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