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ǔ mù jǐ ]用屈曲的树木制成的矮而小的桌子。
[ qǔ mù ]歌曲、乐曲或戏曲的名目:这次演唱会演出的~有三十多个。评弹《真情假意》是个中篇~。
[ qǔ náo ]1.亦作“曲橈”。弯曲。2.不正直。3.指枉法。4.退缩;屈服。5.指用手指轻抓。
[ qún qū ]合唱的曲子。大多为一人引端,众人和声。
[ ruǎn wǔ qǔ ]唐 代一种舞蹈的乐曲。
[ sāi qǔ ]边远地区的乐曲。唐 杜甫《夜闻觱篥》诗:“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嚮,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
[ sān qǔ ]1.古丧礼的一种哀声。谓一举声而三折。2.唐长安城北平康里之歌妓聚居区,分一曲、二曲、中曲,合称三曲。见唐孙棨《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3.酒名。曲酒中品级最低的一种。
[ sǎn qǔ ]曲的一种体式。盛行于元明两代。跟剧曲不同,没有宾白(道白)科介(动作),便于清唱。包括散套、小令两种。
[ shí dà qǔ ]指 宋 金 人所作并广泛流传的十首词。即 苏小小《蝶恋花》、邓千江《望海潮》、苏轼《念奴娇》、辛弃疾《摸鱼儿》、晏几道《鷓鸪天》、柳永《雨霖铃》、吴激《春草碧》、朱淑真《生查子》、蔡松年《石州慢》、张先《天仙子》。元 石德玉《紫云庭》第一折:“我唱的是《三国志》先饶十大曲。”元 无名氏《百花亭》第一折:“他便是风流 王焕 ……怀揣十大曲,袖褪《乐章集》,衣带鵪鶉粪,靴染气毬泥。”参阅 元 杨朝英《阳春白雪》前集卷一引《唱论》。
[ xiāng qū ]指远离城市的偏僻地方。曲(qū)。
[ táo qī liǔ qǔ ]指春景艳丽的地方。同“桃蹊柳陌”。
[ tōu qǔ ]唐 元稹《连昌宫词》:“李謩 擪笛傍宫墻,偷得新翻数般曲。”自注:“又 玄宗 尝於 上阳宫 夜后按新翻一曲,属明夕正月十五日潜游灯下。忽闻酒楼上有笛奏前夕新曲,大骇之。明日密遣捕捉笛者,詰验之,自云:‘某其夕窃於 天津桥 玩月,闻宫中度曲,遂於桥柱上插谱记之。臣即 长安 少年善笛者 李謩 也。’玄宗 异而遣之。”后常以此事入诗词戏曲。清 洪昇《长生殿》有《偷曲》一出,即言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