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正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zhèng sè zhí shéng ]指严正执法。
[ zhèng shēn ]指确是本人(并非冒名顶替的人):验明~。
[ zhèng shēng ]1.纯正的乐声。《荀子·乐论》:“正声感人而顺气应之。”唐 刘肃《大唐新语·极谏》:“百戏散乐,本非正声,此谓淫风,不可不改。”章炳麟《辨诗》:“隋 世 龟兹 乐盛行閭閈,文帝 尚云‘无復正声,不祥之大’。”鲁迅《故事新编·采薇》:“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2.谓符合音律的标准乐声。《六韩·五音》:“宫、商、角、徵、羽,此其正声也。”三国 魏 嵇康《琴赋》:“尔乃理正声,奏妙曲,扬《白雪》,发《清角》。”《续资治通鉴·宋仁宗皇祐二年》:“窃以律吕旋宫之法,既定以管,又制十二鐘準为十二正声。以律计,自倍半。”3.正风。雅正的诗篇。唐 白居易《编集拙诗一十五卷赠元九李二十》诗:“一篇《长恨》有风情,十首《秦吟》近正声。”
[ zhèng shēng jì ]指清商三调,包括平调、清调、瑟调。即宫调、商调、角调。《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十一年》:“戊辰,遣 江州 刺史 陈显达 镇 樊城。上虑朝野忧遑,力疾召乐府奏正声伎。”胡三省 注:“江 左以清商为正声伎。”
[ zhèng shī ]古代的一种丧事仪式。人君死后,把尸体移到北窗下,头朝南。
[ zhèng shí ]推历明时,使四时不失序,寒暑不失常,时事不悖乱。《左传·文公元年》:“先王之正时也,履端於始,举正於中,归餘於终。”杜预 注:“步历之始,以为术之端首。期之日,三百六十有六日,日月之行又有迟速,而必分为十二月,举中气以正。月有餘日,则归之於终,积而为闰,故言归餘於中。”晋 葛洪《抱朴子·对俗》:“金天 据九鴈以正时。”《晋书·律历志下》:“以昔在 唐帝,协日正时,允釐百工,咸熙庶绩也。”《新唐书·刘蕡传》:“君以知人为明,臣以正时为忠。”
[ zhèng shǐ ]旧称《史记》《汉书》等二十四史纪传体史书为正史。是中国历史遗产的重要部分。与“野史”相对。
[ zhèng shǐ ]1.纵使;即使。《东观汉记·光武帝纪》:“正使 成帝 復生,天下不可復得也。”《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高贵乡公 卒”裴松之 注引《汉晋春秋》:“帝乃出怀中版令投地,曰:‘行之决矣。正使死,何所惧?况不必死邪!’”宋 苏轼《奏浙西灾伤第一状》:“正使自今雨止,已非丰岁。”2.外国派来或派往外国的正式使臣。对副使而言。清 魏源《圣武记》卷六:“嘉庆 十年,女汗之子嗣立,特遣正使来至边界议礼,不合而返。”
[ zhèng shǐ ]1.正其始。《文选·卜商<毛诗序>》:“《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刘良 注:“正始之道,谓正王道之始也。”《国语·周语下》“故名曰黄鐘”三国 吴 韦昭 注:“黄鐘初九,六律之首,故六律正色为黄鐘之名,重元正始之义也。”清 方苞《读<行露>》:“此害义伤教不近於人情,而可列正始之风,以为教於闺门、乡党、邦国与?”2.合乎礼仪、法则之始。《穀梁传·定公元年》:“昭公 之终,非正终也;定 之始,非正始也。”《元典章·诏令一·世祖皇帝》:“法《春秋》之正始,体大《易》之乾元,炳焕皇猷,权舆治道。”明 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卢 骆 王 杨,号称四杰。词旨华靡,同沿 陈 隋 之遗;骨气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五言遂为律家正始。”3.三国 魏 齐王 芳 的年号。当时玄风渐兴,士大夫唯 老 庄 是宗,竞尚清谈,世称“正始之风”。当时诗人 嵇康、阮籍 等的诗,称为“正始体”。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采縟於 正始,力柔於 建安。”五代 齐己《寄洛下王彝训先辈》诗之一:“贾岛 存 正始,王维 留格言。”吴梅《信阳题<何大复集>》诗:“正始 流风沫,奇才吾道光。”参见“正始体”。
[ zhèng shǐ shí jīng ]汉 末兵乱,熹平 石经被毁。魏 正始 年间,更造石经,因有此称。具古文、篆书、隶书三体。因此又称三字石经、三体石经。
[ zhèng shǐ yīn ]见“正始之音”。
[ zhèng shǐ zhī yīn ]1.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2.指纯正的乐声。
[ zhèng shì ]1.整治世道。2.正后嗣,使后代血统纯正。
[ zhèng shì ]正经的事:大家不要闲扯了,谈~吧。
[ zhèng shì ]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不躲避,不敷衍:~现实。~自己的缺点。
[ zhèng shì ]1.大老婆。2.嫡长子。
[ zhèng shì ]1.就是。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桓 曰:‘第一流復是谁?’刘 曰:‘正是我辈耳!’”《二刻拍案惊奇》卷九:“前日分散之后,我问邻人,説是外婆家接去,想正是 冯 家了。”茅盾《子夜》十四:“仓皇中他看清了一个,正是 张阿新。”2.恰是。唐 温庭筠《杨柳枝》词之一:“正是玉人肠絶处,一渠春水赤栏桥。”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今朝正是箇成婚日。”巴金《灭亡》第十八章:“正是黄昏时候,天色渐渐阴沉起来。”3.确实是。对客观存在的真实性表示肯定。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四折:“又不比九重龙凤闕,可正是千丈虎狼穴。”洪深《赵阎王》第一幕:“这城内便有万千居民,正是人烟稠密,市场热闹。”4.确实是。用于表示同意别人意见时加重语气。《儒林外史》第十七回:“卫先生 道:‘近来的选事益发坏了!’随先生 道:‘正是。前科我两人该选一部,振作一番。’”洪深《香稻米》第二幕:“正是,我们怎么都发昏了!还不快些搀扶 双喜 到里面去。”5.应诺之词。犹言好的。《二刻拍案惊奇》卷九:“龙香 对媒婆道:‘老娘你先进去,我在门外张一张罢。’媒婆道:‘正是。’”6.旧小说、戏曲里的套语。目的在于引出诗词、熟语。《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正是:麦穗两歧,农人难辨。”元 郑廷玉《看钱奴》第一折:“正是:亏心折尽平生福,行短天教一世贫。”《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正是: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果是真。”
[ zhèng shì ]正嫡,嫡子。适,通“嫡”。
[ zhèng shǒu ]1.指两人或多人同做一事时,其中主要的当事者。2.做事时常用的一只手。通常谓右手。如:使筷子,别人用正手,他却用反手。
[ zhèng shòu ]指人五十、六十、七十等整岁寿日。《儿女英雄传》第二回:“这下月便是河臺的正寿,可不知道老爷打算怎么样个行法。”《林则徐日记·道光五年五月二十三日》:“魏制军 之太夫人二十八日八旬正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