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à ruò ]地名。在今 浙江省 长兴县 南。
[ xià sān làn ]1.下贱。2.指下贱、没出息的人。‖也作下三滥。
[ xià sào ]筑堤时把筑堤材料放下去。埽,用秫秸、芦苇、树枝等捆成的筑堤材料。清 周亮工《书影》卷三:“此今治河下埽之始,但今易以柳枝,苇条耳。”《儿女英雄传》第二回:“他在工多年,讲到那些里头--挑坝、下埽、加堤的工程,怎样购料,怎样作工,怎样省事,怎样赚钱--那一件也瞒他不过。”
[ xià shān ]1.从山上走向山下。2.太阳西下。3.地下采矿时挖掘的没有直通地面出口的倾斜巷道,主要用来由下向上运送矿石。
[ xià shāng ]人年龄在八至十一岁间死为下殇。《仪礼·丧服》:“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殤,十五至十二为中殤,十一至八岁为下殤,不满八岁以下,皆为无服之丧。”《宋书·礼志二》:“今璽策咸秩,是成人之礼;羣后临哀,非下殤之制。”唐 韩愈《与李秘书论小功不税书》:“小功服最多,亲则叔父之下殤,与适孙之下殤,与昆弟之下殤。”宋 王应麟《困学纪闻·杂识》:“下殤用棺衣,自 史佚 始也。”
[ xià cháng ]下身穿的衣服。古多指裙。
[ xià shàng ]1.下等中的上等,即第七等。《书·禹贡》:“厥田惟下上。”孔 传:“田第七。”《汉书·地理志上》:“田下上,赋下中三错。”颜师古 注:“田第七,赋第八,又杂出第七至第九,凡三品。”2.同“上下”。谓高低。《诗·邶风·燕燕》:“燕燕于飞,下上其音。”毛 传:“飞而上曰上音,飞而下曰下音。”3.同“上下”。指高处和低处。宋 曾巩《道山亭记》:“其谿行则水皆自高泻下,石错出其间,如林立,如士骑满野,千里下上,不见首尾。”宋 梅尧臣《和平叔道傍竹》诗:“下上乏佳禽,左右杂枯桑。”4.同“上下”。犹言古今。唐 刘禹锡《魏生兵要述》:“磅礴下上数千年间,其攟摭评议无遗策,用是以干握兵符贵人,宜有虚己而乐闻者。”5.同“上下”。长幼;尊卑。明 李东阳《贵君墓碑铭》:“理家四十年,下上辑睦如一日。”6.从高处到低处,又从低处到高处。南朝 梁 何逊《七召》诗:“君隐磷而出没,望嶔岑而下上。”宋 梅尧臣《观文丁右丞挽词》之二:“白马悲鸣驻,黄鸝下上飞。”
[ qīng shēn xià qì ]形容谦恭的态度。
[ qīng xià màn shàng ]轻慢下属和上司。
[ rú xià ]如同下面所叙述或列举的:列举~。现将应注意的事情说明~。
[ ruǎn xià gān ]病名。病原体是软下疳链杆菌,通过性交感染。在生殖器外部形成溃疡,疼痛,高热,病灶周围组织柔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