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èng shù ]1.正确的道理、法则。汉元帝《敕东平王傅相诏》:“自今以来,非‘五经’之正术,敢以游猎非礼道王者,輒以名闻。”《淮南子·修务训》:“私志不得入公道,耆欲不得枉正术。”2.正当的法术。《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詔:‘民间不得妄立妖祠。自非卜筮正术,其餘杂占,悉从禁絶。’”
[ zhèng shù ]指大于零的数。在数前用正号(+)表示,有时也可不用,如零上五摄氏度写作+5℃或5℃。
[ zhèng shuì ]1.税法规定的常规的正式税(区别于“附加税”)。2.旧时指田赋、丁税等主要税收。
[ zhēng shuò ]1.一年中的第一天,即农历正月初一。2.帝王新颁的历法定正朔。
[ zhèng sú ]1.匡正风俗。《礼记·曲礼上》:“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孔颖达 疏:“熊 氏云:教谓教人师法,训谓训説义理。以此教训,正其风俗。”南朝 齐 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协律揔章之司,厚伦正俗;崇文成均之职,导德齐礼。”《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年》:“善恶要乎功罪,毁誉效於準验,听言责事,举名察实,无或诈伪以荡众心;故俗无姦怪,民无淫风。是谓正俗。”田北湖《与某生论韩文书》:“后人之于古人,人誉亦誉,人毁亦毁……有起而匡谬正俗者,輒谓伤忠厚焉。”2.谓文字的正体与俗体。清 严可均《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凡例一》:“是编从羣书纂録,字体正俗,略依本书。”
[ zhì zhèng ]1.品质正直。2.质询,就正。3.辨明。
[ zhí yán zhèng sè ]谓言语正直,仪容严肃。
[ zhèng suì ]指古历夏历正月。亦泛指农历正月。《周礼·天官·小宰》:“正岁,帅治官之属而观治象之法。”郑玄 注:“正岁,谓 夏 之正月,得四时之正。”孙诒让 正义:“全经凡言正岁者,并为 夏 正建寅之月,别于凡言正月者为 周 正建子之月也。《尔雅·释天》云:‘夏 曰岁,商 曰祀,周 曰年’…… 王引之 云:《尔雅》曰:‘正,长也。’建寅之月为一岁十二月之长,故谓之正岁。”南朝 梁 沉约《上建阙表》:“使观风而至,復闻正岁之典。”
[ zhèng tǐ ]1.规范的汉字字形。2.楷书。3.拼音文字的印刷体。
[ zhèng tīng ]1.正中的大厅。2.剧场中楼下正对舞台的部分。
[ zhèng tǒng ]1.旧指封建王朝先后相承的系统。2.指党派、学派等从创建以来一脉相传的嫡派。3.符合正统的:他的思想很~。4.明英宗(朱祁镇)年号(公元1436—1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