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ēng míng ]1.公开说明。2.特指政府、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对某问题、事件表明立场、主张而发表的文件或发言。也有以会议的名义发表的。3.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政府、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就会谈的问题发表的文告,有时其中包含有关于这些国家间相互权利和义务的协议,具有条约的性质。
[ shēng míng wén wù ]语本《左传·桓公二年》:“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后以“声明文物”谓声教文明与典章制度。唐 刘禹锡《代裴相公进东封图状》:“开元 十三年,玄宗 皇帝以天下太平,登封 东岳,声明文物,振耀古今。”宋 邵雍《五帝》诗:“五帝之时似日中,声明文物正融融。”梁启超《论国家思想》:“昔 希腊 之 雅典,当其为独立国也,声明文物甲天下。”亦作“声名文物”。明 胡应麟《诗薮·闰馀中》:“矧二百年间,声名文物,其人才往往有瑰瑋絶特者错列其中。”孙中山《香港兴中会宣言》:“倘不及早维持,乘时发奋,则数千年声名文物之邦,累世代冠裳礼义之族,从此沦亡,由兹泯灭,是谁之咎?”
[ shuǐ xiù shān míng ]山光明媚,水色秀丽。形容风景优美。
[ shuāng míng ]1.霜色洁白。指严霜。2.喻高洁。3.弓名。
[ shuō míng ]1.解释明白:~原因。~问题。2.解释意义的话:图片下边附有~。3.证明:事实充分~这种做法是正确的。
[ shuō míng shū ]关于物品的用途、规格、性能和使用方法等的文字说明。
[ shuō míng wén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法的介绍事物、解释事物的文体。要求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如定义、分类、举例、数据、图表等。
[ sì míng ]山名。在 浙江省 宁波市 西南。自 天台山 发脉,绵亘于 奉化、慈溪、馀姚、上虞、嵊县 等县境。道书以为第九洞天,又名 丹山赤水洞天。凡二百八十二峰。相传群峰之中,上有方石,四面如窗,中通日月星辰之光,故称 四明山。《三才图会·四明山图考》:“四明山 者,天台 之委也。高兴华顶,齐跨数邑。自 奉化 雪竇 入,则直谓之 四明。行山中大约五六十里,山山盘亘,竹树葱菁,众壑之水,乱流争趋。入益深,猿鸟之声俱絶,悄然嘻呬通顥气,觉与世界如絶,不似 天台 之近人也。道书称第九洞天。峯凡二百八十二,中有 芙蓉峯,刻 汉 隶‘四明山心’四字。其山四穴如天窻,隔山通日月星辰之光,故曰 四明。”
[ sì míng kuáng jiān ]指 唐 贺知章。
[ sì míng kuáng kè ]唐 贺知章(字 季真),会稽 永兴 人,性放旷,善谈说。开元 中迁太子宾客,兼秘书监。晚年尤加纵诞,自号 四明狂客,又称秘书外监。天宝 初,还乡为道士,不久即寿终。见《旧唐书·文苑传中·贺知章》。
[ sì míng nán cí ]曲艺的一种。用 宁波 方言说唱的弹词。流行于 浙江 宁波 一带。由一人自弹三弦演唱,一人打扬琴伴奏,也有二、三人加用琵琶、二胡伴奏的。也称四明文书。
[ tàn míng ]1.打听清楚;探察明白。2.经过勘探搞清楚。
[ tiǎo míng ]说透;揭穿:这事反正她迟早要知道,现在索性~算了。
[ tóng míng xiāng zhào ]指二光相互映照而愈明。比喻杰出人物得贤者揄扬而声名更显。
[ wài jiǎn nèi míng ]指对人表面上简易,而内心明察。
[ wài kuān nèi míng ]指外表宽宏而内心明察。
[ wáng míng ](1904—1974)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原名陈绍禹,安徽金寨人。1925年入党,同年去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9年回国。1930年以反对“立三路线”“调和主义”为名,反对六届三中全会以后的中央,并发表《为中共更加布尔塞维克化而斗争》一书,提出“左”倾政治纲领。1931年六届四中全会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同年11月去苏联任中共驻第三国际代表。王明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给革命事业造成极大危害。他1937年回国任中共中央长江局书记,又推行右倾投降主义。1949年后曾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共七、八届中央委员。1956年去苏联就医,后留居苏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