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òng mín tiān ]道教语。指三界以上的四梵天。
[ zǐ mín ]1.爱护人民;治民。2.人民、百姓;治下的百姓。
[ xìng mín ]谓侥幸于万一之民。亦指不务正业而得过且过之人。《左传·宣公十六年》:“善人在上,则国无幸民。谚曰:‘民之多幸,国之不幸也’,是无善人之谓也。”宋 王禹偁《上许殿丞论榷酒书》:“某窃听舆言,以为阁下将取一郡榷酒之数,分於编户,然后听其自酿而沽诸。是亦割赤子之肉飫幸民之腹也。”宋 陆游《寄龚实之正言》诗:“至和 嘉佑 须公了,乞向升平作幸民。”
[ xuǎn mín zhèng ]选民参加选举时证明其资格的证件。
[ xù mín ]谓忧虑人民的疾苦。《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古之治民者,劝赏而畏刑,恤民不倦。”《后汉书·陈蕃传》:“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圣贤恤民之意也。”宋 司马光《言赈赡流民札子》:“如此处置,欲以为恤民之名,掩人耳目则可矣。”清 朱仕琇《太学生陈君墓志铭》:“彼皆柄国政,戴於民上,其恤民宜也。”
[ chù mín ]商 代奴隶主对农业奴隶的蔑称。
[ yě mín ]古代居于“六遂”之民。六遂,周 代王城百里外至二百里内的行政区划。
[ yí mín ]指改朝换代后仍然留恋前一朝代的人。也指大灾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 yīn mín ]1.殷商的百姓,亦指殷代遗民。2.富户。3.使民富裕。
[ yí mín ]1.谓使度量标准统一,民众交易公平。《左传·昭公十七年》:“五雉为五工正,利器用,正度量,夷民者也。”孔颖达 疏:“使其利便民之器用,正丈尺之度,斗斛之量,所以平均下民也。樊光、服虔 云:雉者,夷也;夷,平也;使度量器用平也。”2.对外国人的泛称。清 姚鼐《侍讲张君墓志铭》:“澳门 者,香山 南境,斗入海,西洋夷民居之……上吏以君贤,俾摄其职,君尤能得夷民情而柔调之。”
[ yòng mín ]1.治理和役使民众。2.谓善于使用人。
[ yù guó zú mín ]见“裕民足國”。
[ yù mín ]1.使民众富裕。2.教导民众。3.清初三藩叛清时耿精忠的建号。
[ yù mín zú guó ]使人民富裕,国家丰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