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ǔ yún tǐ ]亦称“五朵云”。指 唐 韦陟 用草书署名的字体。
[ wǔ yún xī ]若耶溪 的别名。北流入 镜湖。
[ wǔ yún zì ]唐 韦陟 书牘署名所书“陟”字若五朵云,后遂以“五云字”为书函的美称。
[ wǔ yùn ]1.古代据五行生克说推算出的王朝兴替的气运。2.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行。
[ wǔ yùn liù qì ]中医学名词。古代医家根据金、木、水、火、土五行的运行和阴、阳、风、雨、晦、明(《素问·至真要大论》以风、热、湿、火、燥、寒为六气。)六气的流转(即所谓“气运”),以推断气候变化与疾病发生的关系。
[ wǔ yùn ]梵语意译。佛教语。指色、受、想、行、识五者假合而成的身心。色为物质现象,其余四者为心理现象。佛教不承认灵魂实体,以为身心虽由五蕴假合而不无烦恼、轮迴。又名“五阴”、“五众”。
[ wǔ zá zǔ ]亦作“五杂组”。古乐府名。三言六句,以首句名篇。其词曰:“五杂俎,冈头草。往復还,车马道。不获已,人将老。”后人仿其作,成为诗体的一种。见 明 冯惟讷《古诗纪·统论》。
[ wǔ zàng ]中医称心、肝、脾、肺、肾为五脏。
[ wǔ zàng liù fǔ ]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 wǔ záo ]犹五情。指喜、怒、哀、乐、怨。
[ wǔ zé ]1.指衡量事物的五个标准。2.谓帝王应恪守的五项法则。
[ wǔ zéi ]1.道教谓命、物、时、功、神为五贼。2.指五种有害禾稼的东西。3.五种自伤致疾之事。
[ wǔ zhāng ]1.指服装上的五种不同文采。用以区别尊卑。《书·皋陶谟》:“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孔 传:“五服: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服也。尊卑彩章各异,所以命有德。”《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杜预 注:“青与赤谓之文,赤与白谓之章,白与黑谓之黼,黑与青谓之黻,五色备谓之绣。集此五章,以奉成五色之用。”清 沉育《皋陶祠》诗:“主德宽三宥,臣心慎五章。”2.泛指五采。唐 李白《古风》诗之四:“凤飞九千仞,五章备綵珍。”3.兵卒的五色徽号,用以分别队伍的行列。《尉缭子·经卒令》:“卒有五章:前一行苍章,次二行赤章,次三行黄章,次四行白章,次五行黑章。”4.指 孔子 所作刺时的乐章。《史记·乐书》:“自 仲尼 不能与 齐 优遂容於 鲁,虽退正乐以诱世,作五章以刺时,犹莫之化。”司马贞 索隐:“按《家语》所云 孔子 嗤 季桓子,作歌引《诗》曰:‘彼妇人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人之謁,可以死败。优哉游哉,聊以卒岁。’是五章之刺也。”5.指五言诗。唐 李白《劳劳亭歌》:“昔闻 牛渚 吟五章,今来何谢 袁 家郎。”6.指诏书。明 宋应星《天工开物·丹物》:“五章遥降,朱临墨而大号彰。”参见“五色詔”。
[ wǔ zhàng yuán ]古地名。在今 陕西省 岐山县 南,斜谷口 西侧,渭水 南岸。相传 蜀汉 诸葛亮 六出 祁山 曾在此驻军。公元234年 诸葛亮 伐 魏,出 斜谷,驻军屯田,相持百馀日后,病卒于此。《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建兴 ﹞十二年春,亮 悉大众由 斜谷 出,以流马运,据 武功 五丈原。”唐 王维《送崔五太守》诗:“黄花县 西 九折坂,玉树宫 南 五丈原。”古直《弔赵伯先先生》:“出师未捷身先死,一例声吞 五丈原。”亦省作“五丈”。明 杨慎《升庵诗话·吕温题阳人城》:“孔明 屯 五丈,魏 人畏之如虎。”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秋风 五丈,悲 蜀 相之陨星。”
[ xià wǔ guō gōng ]《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 xíng wǔ ]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五同“伍”。亦泛指军队的基层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