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í gōng ]1.《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鬚下迎黄帝。2.据《史记·封禅书》载,传说黄帝骑龙升天时,“堕黄帝之弓”。后以“遗弓”为帝王死亡的委婉语。3.《吕氏春秋·贵公》:“荆人有遗弓者,而不肎索,曰:‘荆人遗之,荆人得之,又何索焉?’”后以“遗弓”指丢失而为他人得到对他人也有益处的事物。
[ yí gōng jiàn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三》:“阳周县 故城南 桥山 …… 王莽 更名 上陵畤,山上有 黄帝 冢故也。帝崩,惟弓剑存焉,故世称 黄帝 仙矣。”后以“遗弓剑”为帝王死亡的委婉语。唐 杜牧《河湟》诗:“旋见衣冠就东市,忽遗弓剑不西巡。”冯集梧 注:“《唐会要》:宪宗 元和 十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崩,年四十三。《水经注·河水篇》:阳周县 桥山 上有 黄帝 冢,帝崩,惟弓剑存焉,故世称 黄帝 仙矣。”亦作“遗弓劒”。宋 王珪《奏告福宁殿景陵宫永昭陵表》:“恭惟皇帝,功烈被世,威灵在天,遗弓劒于 桥山,陈衣冠于 汉 庙。”参见“遗弓”。
[ yí gōng ]1.指前人的功绩。2.谓遗弃功业。3.犹遗巧。
[ yí gōng ]古代留下的宫室殿宇。宋 苏轼《思子台赋》:“览 河 华 之形胜兮,访 秦 汉 之遗宫。”明 魏时亮《平壤拜箕子墓并访井田遗迹》诗:“荒邱 平壤 外,《麦秀》想遗宫。”清 顾炎武《书女娲庙》诗:“百年旧跡邈难记,遗宫别寝屯狐貉。”
[ yí gōu ]旧时指女性死者遗下的鞋子。古者女子裹脚,形小如钩,故称。
[ yí gòu ]1.前代留下的建筑物。晋 潘岳《伤弱子辞》:“仰崇堂之遗搆,若无津而涉川。”唐 杜甫《玉华宫》诗:“不知何王殿,遗构絶壁下。”清 杜岕《过林修朗轩》诗:“二子去千年,青溪有遗构。”2.以前留下来的制度。《陈书·后主纪》:“思所以仰遵遗构,俯励薄躬,陶铸九流,休息百姓,用弘宽简,取叶阳和。”
[ yí gū ]某人死后遗留下来的孤儿:烈士~。抚养~。
[ yí gǔ ]人或动物死后留下来的尸骨:烈士~。恐龙~化石。
[ yí guà ]1.亦作“遗掛”。死者遗物,指可以悬挂的服饰之类。2.见“遗挂”。
[ yí guāng ]1.光彩照人。2.前人遗留的恩泽。
[ yí guī ]1.先前留下来的法度、规则。2.留下的谋划。
[ yí guǐ ]前代或前人留传下来的规范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