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í lǐ sī ]也称七里丝。产于 太湖 流域 浙江省 湖州市 南浔镇、江苏省 吴江县 震泽镇 一带。因原产地为 南浔镇 附近的 辑里(又名 七里),故名。系将土丝加工整理而成的丝绞。在机械缫丝尚未盛行时,曾畅销国内外。
[ jīn shí sī zhú ]泛指各种乐器。也指各种音乐。《庄子·骈拇》:“多于聪者,乱五声,淫六律,金石丝竹,黄钟大吕之声,非乎,而师旷是已。” 金石:钟磬类乐器。丝竹:琴箫类乐器。
[ jīn sī ]1.金制的线。2.乐器的金属弦。3.借指弦乐器。4.借指《乐经》。5.比喻柳树的垂条。6.比喻飞溅之泉水。7.喻指烟草。
[ jīn sī cǎo ]多年生草本植物。叶条状披针形,花乳白色,茎直立,丛生。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利尿等作用。参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金丝草》。
[ jīn sī hóu ]哺乳动物。尾长约与体长相等。背部有金黄色光亮的长毛。分布于中国四川、陕西、甘肃的高山密林中。在贵州北部和云南西北部还分别产黑金丝猴和灰金丝猴。是中国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 jīn sī jiǔ ]以鸡蛋和酒相煮的一种酒。
[ jīn sī què ]也叫芙蓉鸟。鸟类。体长12—14厘米,较麻雀瘦小。原种体羽多为黄色,现变种甚多,羽色变化复杂。鸣声婉转。可供观赏。
[ jīn sī táo ]花名。亦名金丝海棠。丛生灌木,花似桃,心有黄须,铺散花外,若金丝然。
[ jīn sī xūn ]1.烟草之别名。2.为旱烟之一品。
[ jīn sī yàn ]鸟,身体小,羽毛黑褐色,翅膀尖而长,足短,淡红色,四趾朝前。生活在热带岛屿,捕食小虫。喉部有很发达的黏液腺,所分泌的唾液在空气中凝成固体,是金丝燕筑巢的主要材料。所筑的巢就是食品中的燕窝。
[ kè sī ]1.我国特有的一种丝织手工艺。织时先架好经线,按照底稿在上面描出图画或文字的轮廓,然后对照底稿的色彩,用小梭子引着各种颜色的纬线,断断续续地织出图画或文字,同时衣料或物品也一起织成。2.用缂丝法织成的衣料或物品。‖也作刻丝。
[ kǔ zhú āi sī ]谓怨苦之情发于管弦。
[ kē sī táng ]一种麦芽糖制成的糖果。也叫茧糖。
[ āi sī háo zhú ]形容弦管乐声悲壮动人。宋陆游《长歌行》诗:“哀丝豪竹助剧饮,如巨野受黄河倾。” 哀丝:悲哀的弦乐声。豪竹:豪壮的管乐声。
[ fán sī jí guǎn ]见“繁絃急管”。
[ hóng sī ]1.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牵红丝娶妇》:“郭元振少时,美风姿,有才艺。宰相张嘉贞欲纳为婿。2.指眼球因微血管充血而造成的血丝。3.一种名贵的石砚。亦作砚的别名。
[ hóng sī shí ]我国 山东省 青州市 所产的砚石。石质赤黄,有红纹如丝,萦绕石面,故名。宋 姚宽《西溪丛语》卷下:“欧公《研谱》,以 青州 红丝石为第一。”参见“红丝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