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ōu shì ]1.谓学有余力,然后可以作官。语本《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梁书·张缵传》:“纘固求不徙,欲遍观阁内图籍。尝执《四部书目》曰:‘若读此毕,乃可言优仕矣。’”2.指胜任职务,并有余力。
[ xiǎn shì ]高官;显宦。宋 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自公少时,已擢高科,登显仕,海内之士闻下风而望餘光者,盖亦有年矣。”清 曾国藩《葛寅轩先生家传》:“孝廉方正之科,詔开六七次,而由之以践歷显仕者特少。”
[ zé shì ]求取官位,要求出仕。《墨子·公孟》:“有游於 子墨子 之门者,身体强良,思虑徇通,欲使随而学。子墨子 曰:‘姑学乎,吾将仕子。’劝於善言,而学其年,而责仕於 子墨子。”
[ zhì shì ]1. 旧时指交还官职,即辞官(退而致仕。)--《公羊传.宣公元年》2.亦作致事大夫七十而致事。--《礼记.曲礼上》
[ zhì shì guān ]因年老或衰病而辞去职务的官员。《通典·职官十五》:“诸执事官七十听致仕……其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开元 十五年十月,致仕官三品以上,并听朝朔望。”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八:“滎阳 吕公 尝言:京洛 致仕官与人相接,皆以闲居野服为礼。”明 祝允明《野记·洪武己未冬诏》:“致仕官居乡……筵宴则设别席,不得坐无官者之下。如致仕官胥会则叙爵,爵同则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