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ìng xié ]1.奸邪。《后汉书·吴良传》:“望佞邪之人,欺諂无状。”2.指奸邪之人。《汉书·楚元王传》:“今佞邪与贤臣并在交戟之内,合党共谋,违善作恶。” 明 李东阳 《寿太子太保吏部尚书王公九十诗序》:“弹压权势,劾佞邪而置之法。”
[ nìng xìng ]1.以谄媚而得到宠幸。2.以谄媚得到君主宠幸的人:任用~。
[ nìng zhī ]传说为 黄帝 时的神草名。又叫指佞草,谓能指出佞人,故名。
[ róu nìng ]1.谓伪善谄媚。2.指伪善谄媚之人。
[ tiāo nìng ]轻佻巧佞。旧题 宋 尤袤《全唐诗话》卷一:“狎猥佻佞,忘君臣礼法。”
[ sān nìng ]三个奸佞的人。指 北齐 邹孝裕、陆仁惠、卢元亮。
[ sān qī xián nìng ]以之为不辨是非黑白的典实。
[ tān nìng ]贪财巧佞。《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吕延济 注:“谓帝室亲戚及贪财巧佞之臣。”唐 韩愈《复志赋》:“嫉贪佞之洿浊兮,曰吾其既劳而后食。”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太宰 伯嚭,年约四十岁,是个诡诈贪佞,顺君之过的大臣。”
[ tōu nìng ]逢迎谄媚。唐 陆龟蒙《卜肆铭》:“蜀 严 之託蓍龟也,以忠孝仁义;后来之託蓍龟也,以媮佞险詖。”《新唐书·奸臣传上·陈希烈》:“天宝 元年,有神降 丹凤门,以为 老子 告锡灵符,希烈 因是上言……其媮佞类如此。”
[ xié nìng ]1.奸邪,伪善。2.奸邪小人。
[ xiān nìng ]1.谓工于心计,巧言献媚。2.指奸巧邪佞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