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ì bù xiàng ]1.麋鹿。2.驯鹿的俗称。3.比喻不伦不类的东西或情况。
[ miào xiàng ]1.亦作“妙象”。微妙的景象。2.庄严之像。佛教多用以称佛像。
[ miào xiàng ]亦作“庙象”。庙中神像。
[ lù xiàng jī ]用来记录图像和声音,并能重新放出的机器。通常指磁带录像机,其工作原理是:先将图像和声音变成相应的电信号,再变成磁场强弱的变化,记录在磁带上;放出时将磁带录下的图像信号再现于显示屏上,并由扬声器再现声音。
[ shè xiàng guǎn ]电视摄像机中把被摄物体形成的光的图像转换为电信号的电子束管。
[ shèng xiàng ]1.特指 孔子 的画像。清 左暄《三馀偶笔·圣像》:“若 孔圣 之有画像其来已久,汉孝景 时,太守 文翁 作石室刻石像,有 孔子 及七十二子像,韩 勅修孔庙后碑,立于 桓帝 永寿 三年,而碑中有改画圣像之语。”2.尊称皇帝的像。《宋史·真宗纪三》:“﹝三月﹞乙卯,建安军 铸 玉皇、圣祖、太祖、太宗 尊像成,以 丁谓 为迎奉使……﹝五月﹞甲辰,圣像至。”3.指各种宗教或民间所崇奉的画像和偶像。前蜀 杜光庭《道教灵验记·果州开元观验》:“又於 白鹤山观 掘地得铁数万斤,铸三尊铁像,仅高二丈,今谓之圣像,远近祈祷,立有徵验。”郑振铎《大佛寺》:“大殿的四周都是一方一方的小方格,立着圣像,各有一张奇形的椅子,预备牧师们听忏悔者自白时用的。”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二:“青年们到 三仙姑 那里去,要说是去问神,还不如说是去看圣像。”
[ shēng xiàng ]1.活人的塑像或画像。亦指比照人物生时的容貌形象制作的塑像或画像。2.相貌。
[ qí lín xiàng ]麒麟阁 上的画像。旧时作为给功臣、贤才的最高荣誉。
[ shí xiàng ]石雕的人像。《南史·阮孝绪传》:“末年蔬食断酒,其恒供养石像先有损坏,心欲补之,罄心敬礼,经一昼夜忽然完復。”《法苑珠林》卷二十:“宋 世所获二石像,立高七尺,铭其背上,一名 维卫佛,二名 迦叶佛,莫识年代而字分明,在 吴郡 通玄寺。”唐 黄滔《和王舍人崔补阙题天王寺》:“石像雷霆啟,江沙鼎鼐期。”巴金《新生·四月二十日》:“他底声音是很坚定的;他底短小的身躯站在沙发面前,也是很坚定的,仿佛是一座石像。”
[ suān hán wèi xiàng ]中国画。清代任颐作。纸本立轴。设色。画面为作者友人书画家吴昌硕的肖像。用没骨写意法绘吴昌硕着官服立于炎日下,神色中有酸寒之态。除面部勾以淡墨外,皆为色块渲染,笔致简重老到。
[ sēng jiā xiàng ]指 唐 高僧 僧伽大师 塑像。
[ shén xiàng ]1.神佛的图像、塑像。2.旧时指遗像。
[ tú xiàng ]1.画成的形象。2.把自变量x的一个值和函数y的对应值分别作为点的横坐标和纵坐标,在直角坐标系内描出一个点,所有这些点的集合,叫做这个函数的图像。
[ wài xiàng ]1.谓外治之法。2.佛教语。指显露、表现在外表上的善恶美丑和言语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