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冠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jiǎo guān ]1.道冠。唐 王建《赠王屋道士赴诏》诗:“玉皇符到下天坛,玳瑁头簪白角冠。”唐 张萧远《送宫人入道》诗:“师主与收珠翠后,君王看戴角冠时。”2.宋 代时行的一种白角制的女冠。宋 沉括《梦溪笔谈·器用》:“济州 金乡县 发一古冢,乃 汉 大司徒 朱鮪 墓……妇人亦有如今之垂肩冠者,如近年所服角冠,两翼抱面,下垂及肩,略无小异。”参阅 宋 王栐《燕翼诒谋录》卷四。
[ liàn guān ]厚缯或粗布之冠。古礼亲丧一周年祭礼时着练冠。《左传·昭公三十一年》:“季孙 练冠麻衣跣行。”孔颖达 疏:“练冠盖如丧服斩衰,既练之后布冠也。”《后汉书·礼仪志下》:“皇帝近臣丧服如礼。醳大红,服小红,十一升都布练冠。”
[ liú shì guān ]汉高祖 刘邦 创制的一种竹皮冠。
[ lóng guān ]古代武官所戴的帽。
[ miàn rú guān yù ]比喻男子徒有其表。也用来形容男子的美貌。
[ měi rú guān yù ]冠:帽子。原比喻只是外表好看。后形容男子长相漂亮。
[ mù ǒu yì guān ]木偶而着衣冠。喻装模作样。
[ mào guān ]冠名。
[ nì guān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骑士曰:‘沛公 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 輒解其冠,溲溺其中。’”后遂以“溺冠”为凌辱儒生的典故。
[ pí guān ]古代打猎时戴的帽子。加于礼冠之上,用以御尘,亦以御雨雪。《左传·襄公十四年》:“不释皮冠而与之言。”杜预 注:“皮冠,田猎之冠也。”《孟子·万章下》:“﹝ 万章 ﹞曰:‘敢问招虞人何以?’曰:‘以皮冠。’”
[ huá guān ]1.用桦木皮所做的冠。2.或谓“华冠”亦名“建华冠”,即鷸冠。
[ huì wén guān ]冠名。相传为 赵惠文王 创制,故称。汉 谓之武弁,又名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侍中插左貂,常侍插右貂。因又称“貂璫”、“貂蝉”。《汉书·昌邑王刘贺传》:“王年二十六七,为人青黑色,小目……衣短衣大絝,冠惠文冠。”颜师古 注:“苏林 曰:‘治狱法冠也。’孟康 曰:‘今侍中所著也。’服虔 曰:‘武冠也,或曰 赵惠文王 所服,故曰惠文。’晋灼 曰:‘柱后惠文,法冠也。但言惠文,侍中冠。孟 説是也。’”《后汉书·舆服志下》:“武冠,一曰武弁大冠,诸武官冠之。侍中、中常侍加黄金璫,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王先谦 集解:“赵惠文王,武灵王 子也。其初制必甚麤简,金玉之饰,当即 惠文 后来所增,故冠因之而名。”清 方文《赠黄穆生》诗:“圣朝用人破资格,安知不冠惠文冠。”一说此冠在 惠文王 父 武灵王 效胡服时已有。见 王国维《观堂集林·胡服考》。
[ jìn dé guān ]唐 时赏赐宠臣之冠。唐 刘肃《大唐新语·厘革》:“至 贞观 八年,太宗 初服翼善冠,赐贵官进德冠。”《新唐书·礼乐志十一》:“《承天乐》,舞四人,进德冠,紫袍,白袴。”
[ qǐ guān ]谓出仕。宋 范仲淹《鄠郊友人王君墓表》:“天圣 四年秋,起冠京兆之荐。”宋 陆游《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忽然起冠东诸侯,黄旗皂纛从天下。”钱仲联 校注:“指 弃疾 知 绍兴府,兼 浙东 安抚使。”
[ rì guān ]日晕的一种。出现在太阳上方,形如冠。
[ sāng yè guān ]用桑树叶缝制的帽子。
[ liáng guān ]有横脊的礼冠。
[ mù guān ]见“沐猴而冠”。
[ mù hóu ér guàn ]沐猴(猕猴)戴帽子。比喻装扮得像人,实际却虚有其表。常用来讽刺依附权势窃据一定权位的人。《史记·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冠:戴帽子。
[ mù hóu guān ]同“沐猴而冠”。宋 刘过《水调歌头》词:“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俱错,世事沐猴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