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ù zé ]1.同“否则”。犹言则,就。不,助词,无义。《逸周书·祭公》:“我不则寅哉,寅哉!”孔晁 注:“寅,敬也。不则,犹言则也。”2.不循法度。《汉书·贾谊传》:“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考於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匡其不及。”颜师古 注:“则,法也。”3.不只;不止。宋 杨万里《己未春日山居杂兴》诗之八:“即今遍地欒枝锦,不则梢头几点红。”元 无名氏《盆儿鬼》第一折:“他不则説出来,必然做出来。”4.见“不咱”。5.同“否则”。《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太元年》:“时 潞王 使者多为邻道所执,不则依阿操两端,惟 陇州 防御使 相里金 倾心附之。”胡三省 注:“不读曰否。”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説话不迂腐,十句之中定有一二句超脱;行文不板实,一篇之内但有一二段空灵,此即可以填词之人也。不则另寻别计,不当以有用精神,费之无益之地。”
[ huò zé ](大多叠用):天晴的日子,老人家~到城外散步,~到河边钓鱼。
[ jí zé bào fó jiǎo ]见“急来抱佛脚”。
[ lì zé ]汉 扬雄《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后以“丽则”指美丽典雅。
[ mín zé ]1.人们行为的准则。2.治民的方法。
[ píng zé ]使法则公平。谓按照封地大小和土质美恶制定征收税赋的标准。
[ lè jí zé bēi ]欢乐到了极点,将转而发生悲伤的事。
[ lè jí zé yōu ]好乐过度而不止,必生忧伤。
[ rán zé ]文言连词。用在句子的开头,对上文表示承接,有“既然如此,那么”的意思:~如之何则可?(那么怎样办才成?)
[ shāo zòng zé shì ]见“稍縱即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