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àn guān tóu ]指鞍子前边较高的部位。
[ pàn hé ]配合;两半相合。特指两性的结合。《汉书·翟方进传》:“天地判合,乾坤序德。”颜师古 注:“言 元帝 既有威德,太后又兆符应,则是天地乾坤夫妻之义相配合也。”晋 葛洪《抱朴子·弭讼》:“人纲始於夫妇,判合拟乎二仪。”《南史·顾协传》:“﹝ 顾协 ﹞少时将娉舅息女,未成昏而 协 母亡,免丧后不復娶。年六十餘,此女犹未他适,协 义而迎之。晚虽判合,卒无胤嗣。”康有为《大同书》己部第一章:“后圣有作,患人之争,因人之情,制礼以崇之,凡两家判合者,以儷皮通其仪,为酒食召其亲友而号告之,高张其事以定其名分,为使人勿乱之也,於是夫妇之义成矣。”
[ pàn huā ]1.在文书上签花押。2.指判词文书。
[ pàn jiào ]佛教语。谓判定各类经典的意义和地位。
[ pàn jué ]1.人民法院对经过法庭审理的案件,根据已经查明和认定的事实,正确适用法律,以国家审判机关的名义作出权威判定。民事判决解决民事争议实体权利义务,刑事判决确定被告有无犯罪、犯何种罪、处何种刑罚。2.判断,决定。
[ pàn lì ]法院可以援引作为审理同类案件依据的判决。有的国家确认判例对法院审判同类案件有法律约束力,是法的形式之一,叫做判例法。在中国,判例原则上不具有法律效力,只作为审判实践的参考。
[ pàn mèi ]分袂;离别。宋 范成大《大热泊乐温有怀商卿德称》诗:“故人新判袂,得句与谁论?”明 王廷相《答吴宿威太守书》:“自 松江 判袂,积有岁年。”清 张潮《滇南忆旧录·成公祠》:“但我与子相处数年,一旦判袂,有所不忍耳。”
[ pàn míng ]分辨清楚;弄清楚:~是非。~真相。
[ pàn míng ]旧时传说中谓审理阴间的案件。
[ pàn ruò hóng gōu ]形容界线很清楚,区别很明显。见〖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