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ān lè ]在金石上雕刻文字。多用于表彰人物的功业、事迹。
[ jù lè ]1.用线条画出轮廓。2.用简约的文字描写事物的大致情况。
[ biǎo lè ]谓刻石记载。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明年甘露復降殿前树,从事 冯巡、主簿 华操 等,相与褒树,表勒棠政。”
[ hē lí lè ]1.亦作“訶黎勒”。梵语harītakī,意译为柯子。植物名。常绿乔木。果实可入药。2.指其果实。
[ hē lí lè ]植物名。果实可作收涩剂,主治久咳久泻等症。也译作诃梨勒。
[ kè lè ]1.清礼烈亲王代善骏马名。2.象声词。
[ mó lè ]1.依样描字刻石。《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宣和元年》:“丙戌,御製御笔《神霄玉清万寿宫记》,令 京师 神霄宫 刻记於碑,以碑本赐天下,摹勒立石。”2.亦作“摹泐”。描摹勾勒。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貽永,祁公 之子。国初藏名书画,最多真蹟……而当时摹勒出待詔手,笔多凝滞。”清 姚衡《寒秀草堂笔记》卷三:“或谓 靖康 之变,二 王 书卷流落民间,后经蒐罗得之,遂以勒石。所得者,或係他手摹泐。”3.模仿。宋 李觏《答黄著作书》:“今之学者,谁不为文,大抵摹勒 孟子,刼掠 昌黎。若为文之道,止此而已,则但诵得古文十数篇,拆南补北,染旧作新,尽可为名士矣!”
[ huì sī lè ](jamesabbottmcneillwhistler,1834-1903)美国画家。1859年起定居伦敦。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强调线条与色彩的和谐。受委拉斯开兹、库尔贝和日本绘画的影响,作品富有装饰趣味和东方情调。代表作有油画《白衣女郎》、《母亲》及铜版画《威尼斯风景》等。
[ jīn lè ]1.金饰的带嚼口的马络头。南朝 陈 祖孙登《紫骝马》诗:“飞尘暗金勒,落泪洒银鞍。”唐 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连钱嚼金勒,凿落写银罌。”《水浒传》第一○一回:“金勒马嘶芳草地,玉楼人醉杏花天。”2.借指坐骑。唐 韩翃《送田仓曹汴州觐省》诗:“玉杯分湛露,金勒借追风。”宋 梅尧臣 谢绛《希深本约游西溪信马不觉行过据鞍联句》:“无由驻金勒,林表日光低。”清 陆嵩《新年作》诗:“开遍枝头桃李花,暂扶残醉停金勒。”3.借指骑马的人。《白雪遗音·马头调·饯别》:“张生 上马,车儿东去,马儿西行,金勒望小姐,鶯鶯 望 张生,凄凄凉凉心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