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àng huà ]工匠用界尺作的图画。后指缺乏艺术特色的作品。
[ jiàng lì ]亦作“匠驪”。亦作“匠黎”。复姓。春秋 时有 匠丽氏,见《左传·成公十七年》。《史记·晋世家》作“匠驪”;《大戴礼记·保傅》作“匠黎”。
[ jiàng mén qì cái ]能工巧匠废弃的材料。比喻无用的人。
[ jiàng shī ]1.主管众工匠的官员。周 代始设,相当于 汉 以后的将作大匠。《国语·鲁语上》:“庄公 欲丹 桓宫 之楹,而刻其桷。匠师 庆 言於公曰:‘臣闻圣王公之先封者,遗后之人法,使无陷於恶……今先君俭而君侈,令德替矣。’”《周书·儒林传·卢光》:“六官建,授小匠师下大夫,进授开府仪同三司、匠师中大夫,进爵为侯,增邑五百户,转工部中大夫。”宋 沉括《梦溪笔谈·技艺》:“钱氏 据两 浙 时,於 杭州 梵天寺 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 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2.泛指工匠。周恩来《在加德满都市民大会上的讲话》:“在历史上,尼泊尔 曾经是 中国 的学者和匠师寻求知识和技术的地方。”
[ jiàng shì ]木匠;工匠。《左传·哀公十七年》:“公使匠久,公欲逐 石圃,未及而难作。辛巳,石圃 因匠氏攻公。公闔门而请,弗许。”唐 韩愈《进学解》:“夫大木为杗,细木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宋 梅尧臣《鱼琴赋》:“始其遇匠氏也,有幸不幸焉,故未得尽厥宜。”明 康海《中山狼》第三折:“如今见俺老来不能结实,老圃剗地裡发怒,伐去俺条枚,芟落俺枝叶,又要卖俺与匠氏。”
[ jiàng xīn dú yùn ]在文学、艺术等方面独创性地运用巧妙的心思。
[ jiàng xué ]界画的别称。因其渊源于工匠,故称。
[ jiàng yì ]旧指给官府或官宦人家服役的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