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āng jiù mí fèng ]指纠正错误,弥补过失。
[ kuāng jiù ]同“匡救”。《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赵皇后》:“且褒广将顺君父之美,匡捄销灭既往之过,古今通义也。”颜师古 注:“捄,古救字。”清 张惠言《然金先生文》:“笺《礼》九篇,以 郑 正 郑,惟其匡捄,是谓篤信。”
[ kuāng jù ]恐惧。《礼记·礼器》:“年虽大杀,众不匡惧。”郑玄 注:“匡,犹恐也。”陆德明 释文:“同恇惧,音匡。”孔颖达 正义:“天下之众,不恐惧也。”明 杨慎《升庵经说·礼记·礼器》:“匡,注与恇同,恐也。慎 按,匡音慌。《管子》有《大匡》、《小匡》,皆言救荒之事。字书作匡攘,盖匡张攘乱,今俗犹有此言。”
[ kuāng jūn ]1.匡辅君主。2.指匡俗兄弟。3.指江西的庐山。
[ kuāng kùn ]救济贫困。《国语·晋语四》:“弃责薄敛,施舍分寡。救乏振滞,匡困资无。”《后汉书·臧洪传》:“况僕据金城之固,驱士人之力,散三年之畜以为一年之资,匡困补乏,以悦天下,何图筑室反耕哉?”
[ kuāng là ]1.扭曲。2.引申为乖戾,不合情理。
[ kuāng làng ]象声词,形容器物撞击的声音。
[ kuāng lì ]1.扭曲;歪斜。2.引申为乖戾。谓违反常理。
[ kuāng lú ]指 江西 的 庐山。相传 殷 周 之际有 匡俗 兄弟七人结庐于此,故称。
[ kuāng lú tú ]中国画。五代荆浩作。绢本立轴。水墨。画面为全景山水,立式构图。中央高峰挺立,左右层峦错落,磴道沿悬崖盘旋而上。瀑布缕缕,扶摇而落。下有寒汀野水,村舍农屋。笔墨皴染兼备,滋润浑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