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é dìng ]条约名称之一。一般指国家间就某方面问题经协商订立的共同遵守的条款,如停战协定、贸易协定和文化协定等。也有重大政治性条约以协定为名称的。
[ xié fù ]犹依附、依傍。《后汉书·孔融传》:“时 袁曹 方盛,而 融 无所协附。”《后汉书·窦宪传》:“所以内外协附,莫生疑异。”《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近日颇协附有位,久则便成朋党。”
[ xié guāng jì ]古代神话中五天帝之一 黑帝 的名字。
[ xié guī ]1.共同谋划。2.犹言协助、辅佐。
[ xié hé ]1.互助,合作。李大钊《阶级竞争与互助》:“自虫鸟牲畜乃至人类,都是依互助而进化的,不是依战争而讲化的。由此可以看出人类的进化,是由个人主义向协合与平等的方面走的一个长路程。”2.和谐,协调。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二篇三:“还有我们家里的习惯和城里的风气不大协合的。”
[ xié hé ]1.使协调融洽。2.指两音或两音以上同时发音的音响效果。有协和与不协和之分。通常认为八度、五度、四度、大小三度、大小六度为协和;七度、二度和增减音程为不协和。
[ xié huì ]为促进某种共同事业的发展而组成的群众团体:作家~。中国人民对外友好~。
[ xié jì ]1.同心协力,互相支持。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三:“更相调护,协济於朝。”宋 周密《齐东野语·端平襄州本末》:“且诸将不能协济,反自相忌嫉。”2.友援;救济;接济。明 徐渭《贺兵侍江公擢户书启》:“转餉 关 中,伫待 萧何 之协济。”《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六年》:“协济户十八万,自入籍至今十三年,止输半赋。”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欧人之中国观》:“而各省亦以款项协济中央。”3.旧时地方政府按中央命令将所征税款协助其他地方政府的部分。清 顾炎武《郡县论七》:“若尽一县之入用之而犹不足,然后以他县之赋益之,名为协济。”清 周素园《贵州民党痛史·军政府财政纪要》:“贵州 夙号贫国,然协济实惠,亦祇承平时有之。”参见“协餉”、“协解”。
[ xié jiě ]1.清制,一省的地丁银不够支用,朝廷可使别省拨款协助,此项协助经费的解送称“协解”。2.犹和解。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辛亥革命与列强态度》:“﹝英俄两国﹞谓彼等对於中国问题,当俟在华关係列强彼此协解,方才进行。”
[ xié kuí ]清 代对协办大学士的称呼。意谓协助百揆(指大学士)管理政务。
[ xié lǐ ]1.协助办理:~员。派员前去~筹款事宜。2.规模较大的银行、企业中协助经理主持业务的人,地位仅次于经理。
[ xié lì tóng xīn ]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