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ài kǒu ]1.掉唇弄舌,夸口。2.犹卖唱。
[ mài kǒu chī ]宋 时新年的一种民俗。谓将口吃转移给人。参见“卖懞懂”。
[ mài kùn ]宋 代 江 浙 民间风俗,立春日群儿相呼“卖困”、“卖春困”。以立春后,农事将兴,欲人振作之意。
[ mài lǎn ]一种地方风俗。取意是把懒惰卖掉,求得来年勤快。欧阳山《三家巷》十一:“这八个少年人一直在附近的横街窄巷里游逛卖懒,谈谈笑笑,越走越带劲儿。”
[ mài lǎo ]摆老资格:倚老~。我不敢在你跟前~。
[ mài lì qi ]1.尽量使出自己的力量:他做事很~。也说卖力。2.指靠出卖劳动力(主要是体力劳动)来维持生活。
[ mài lín ]出卖邻邦。指 春秋 时 虞公 贪贿、同意让 晋 假道灭 虢 事。晋 潘岳《西征赋》:“降 曲崤 而怜 虢,託与国於亡 虞,贪诱赂以卖邻,不及腊而就拘。”参阅《左传·僖公二年》。
[ mài líng gōng fū ]方言。犹言打短工。
[ mài lú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相如 ﹞买一酒舍酤酒,而令 文君 当鑪。”后即以“卖炉”指卖酒。
[ mài lǚ fēn xiāng ]旧时比喻人临死念念不忘妻儿。
[ mài měng dǒng ]亦作“卖懵董”。犹言卖痴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