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ūn tái ]清 设在 新疆、蒙古 西北两路的邮驿。专管军报和文书的递送。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一:“故官吏有罪者,效力军臺。”《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 谈尔音 ﹞送家眷回乡,剩了个空人儿赴军臺效力去了。”《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那两位侍郎、京堂,更暗为援助,锻鍊成狱,把那都老爷革职,发往军臺。”
[ lǐ líng tái ]指 汉 李陵 的墓。
[ bì zhài tái ]本名 謻台,周景王 所筑。后因 周赧王 避债于此,故称。明 汤显祖《与男开远》:“我歌《鹿鸣》五十年,求一 避债臺 不得,念之。”清 钱谦益《朱府君墓志铭》:“人或谓君:若他日寧有 避债臺 乎?”清 袁枚《随园随笔·摘史记注》:“赧王 为诸侯所逼,负责於民,乃上臺避之,号 避责臺。”参见“逃债臺”。
[ bì tái ]《穆天子传》卷六:“天子乃为之臺,是曰重璧之臺。”郭璞 注:“言臺状如垒璧。”后用“璧臺”形容华美的高台。
[ bù shàng tái pán ]1.同“ 不上臺面 ”。2.元 高文秀 《遇上皇》第一折:“好朋友,都是伙不上臺盘的狗油东西。”
[ jiāng tái ]将帅的指挥台或阅兵台。《水浒传》第七六回:“枢密使 童贯 在阵中将臺上,定睛看了 梁山泊 兵马,无移时,摆成这个九宫八卦阵势。”续范亭《八一南阳府市场开幕大会》诗:“万众欢呼精神旺,老帅从容入将臺。”
[ huī tái ]亦作“恢炱”。亦作“恢胎”。旺盛貌;广大貌。
[ jūn tái ]1.古台名。亦名 夏台。在今 河南省 禹县 南。《左传·昭公四年》:“夏啟 有 钧臺 之享,商汤 有 景亳 之命。”杜预 注:“河南 阳翟县 南有 钧臺陂,盖 啟 享诸侯于此。”南朝 宋 颜延之《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悵 钧臺 之未临,慨 酆宫 之不县。”2.泛指帝王游乐的台观。唐 陈子昂《为陈御史上奉和秋景观竞渡诗表》:“逖听 钧臺,侧闻於帝乐。”
[ jīn sù lián tái ]如来 的宝座。
[ jīn tái ]1.金砌的台;华美的台。《艺文类聚》卷二七引 三国 魏 崔琰《述初赋》:“列金臺之蹇产,方玉闕之嵯峨。”2.神话传说中神仙居处。《海内十洲记·昆仑》:“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而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楼十二所。”南朝 宋 刘义庆《幽明录》:“海中有金臺,出水百丈,结搆巧丽,穷尽神功。”唐 吴筠《游仙》诗之七:“金臺罗中天,羽客恣游息。”3.黄金台 的省称。比喻延揽士人之处。唐 罗隐《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正忧衰老辱 金臺,敢望 昭王 顾问来。”宋 秦观《谢程公闢启》:“引置 金臺 之馆,俾参珠履之游。”郭沫若《归国杂吟》:“金臺 寂寞思 廉颇,故国苍茫走 屈平。”参见“黄金臺”。4.指古 燕 都 北京。明 沉榜《宛署杂记·铺行》:“当 成祖 建都 金臺 时,即因居民疎密,编为保甲。”清 朱彝尊《酬洪昇》诗:“金臺 酒坐擘红笺,云散星离又十年。”章炳麟《咏南海康氏》:“北上 金臺 望国氛,‘对山 救我’带犹存。”
[ jīn tái shì jùn ]犹言千金市骨。指不惜以高价买养骏马。比喻延揽贤才十分诚恳。
[ jīn tái xī zhào ]旧时 北京 十景之一。
[ kàn tái ]建筑在场地旁边或周围,供观众看比赛或表演的台(多指运动场上的观众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