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ào xǐ ]佛教语。东方佛国名,佛名 阿閦。
[ pó huān xǐ ]1.即大炭墼。烧红后置炉中用以取暖。宋 范成大《雪中送炭与龚养正》诗:“烦君笑领婆欢喜,探借新年五日春。”2.后亦称欢喜团。参阅 清 顾禄《清嘉录·欢喜团》。
[ què xǐ ]鹊的鸣叫声。旧传以鹊鸣声兆喜,故称。
[ shuō xǐ ]亦作“说憙”。喜悦;欢欣。《荀子·议兵》:“故仁人之兵,所存者神,所过者化,若时雨之降,莫不説喜。”《汉书·郊祀志下》:“皇帝即位,思顺天心,遵经义,定郊礼,天下説憙。”颜师古 注:“説读曰悦。”
[ tiān xǐ ]星相术士的迷信说法,日支和月建相合,如正月逢戌日,二月逢亥日,是为吉日,谓之天喜。见《协纪辨方书·义例二》。
[ xǐ ài ]对人或事物有好感或感兴趣:~游泳。这小孩儿惹人~。
[ xǐ bào ]印成或写成的报喜的东西:立功~。试验成功了,快贴~!
[ xǐ bù zì shèng ]高兴得自己不能控制。
[ xǐ chōng chōng ]状态词。形容十分高兴的样子。
[ xǐ chóng ér ]1.报喜信的人。2.指称媒人。
[ xǐ chū wàng wài ]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而感到非常高兴。宋苏轼《与李之仪》之二:“契阔八年,岂谓复有见日,渐近中原,辱书尤数,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