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笔网  ›  组词大全  ›  包含塔的组词
汉字 组词 成语 歇后语 英文缩写
[ luǎn tǎ ]安葬佛门僧侣骨殖的无缝石塔。状如大鸟卵,故称。
[ qǐ tǎ ]亦作“起墖”。造塔。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闻义里》:“王城北八十里,有 如来 履石之跡,起塔笼之。”唐 张鷟《朝野佥载》卷二:“天后 令葬之,其上起塔,设千人供,勒碑号为‘虎塔’。”清 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 僧伽大师 ﹞三年三月三日示寂,敕命就 荐福寺 漆身起墖。”
[ shān yì tǎ ]小山丘。如:四周是一望无际的绿色田园,连山屹塔也没有。
[ shuǐ tǎ ]自来水设备中增加水压的装置,是一种高耸的塔状构筑物,顶端有一个大水箱,箱内储水,能把水送到相应高的建筑物上。
[ liào dí tǎ ]即 河北省 定县 开元寺 塔。宋 为抵抗 辽 金,借以瞭望敌情,故名。料,用同“瞭”。宋真宗 咸平 四年(1001年)始建,宋仁宗 至和 二年(1055年)完成。为八角形砖塔,十一层,高八十余米,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
[ qǐ diū kē tǎ ]形容杂乱的样子。
[ shā tǎ bā ]蒙古 语,意为酒醉。
[ sì zhōu tǎ ]古塔名。
[ tǎ jí kè sī tǎn ]中亚内陆国。东邻中国。面积1431万平方千米。人口588万(1995年)。首都杜尚别。境内十分之九为山地,一半地区海拔在3000米以上。温带大陆性气候。农业以种植长绒棉为主。养羊业较重要。纺织、矿冶业较发达。
[ tǎ jí kè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3.3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有本民族语言,部分人通维吾尔语文。多信奉伊斯兰教。建有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国外的塔吉克族人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
[ tǎ lǐ mù hé ]中国最大的内流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北部,上游有阿克苏河、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等,东流注入台特马湖。长约2 179千米。
[ tǎ lǐ mù pén dì ]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天山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之间。面积53万多平方千米,气候干燥。盆地中部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有高山雪水灌溉,多绿洲。
[ tǎ lín ]僧人的塔形墓群,多坐落在寺庙附近。
[ tǎ líng ]佛塔上的风铃。明 周永年《泖塔上作》诗:“塔铃译佛语,簷鸟调天风。”袁枚《随园诗话》卷二引 藜村《鸡鸣棣访友》诗:“欲辨 六朝 踪,风乱塔铃语。”
[ tǎ miào ]塔。亦泛指寺塔。《魏书·释老志》:“塔亦胡言,犹宗庙也,故世称塔庙。”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岂令罄井田而起塔庙,穷编户以为僧尼也?”唐 玄应《一切经音义》卷六:“塔庙:塔婆,或义译为庙。”唐 杜甫《赠秘书监江夏李公邕》诗:“龙宫塔庙涌,浩劫浮云衞。”《资治通鉴·梁武帝天监十五年》:“自佛法入中国,塔庙之盛,未之有也。”胡三省 注:“佛弟子收奉舍利,建宫宇,号为塔,亦胡言,犹宗庙也,故世称塔庙。”参见“塔”。
[ tǎ pó ]梵语stūpa或古 印度 俗语thūpa的音译。塔。
[ tǎ qì ]进行气相和液相或液相和液相间物质传递的设备。按结构分板式塔和填料塔两大类。板式塔内设有一定数量的塔板,气体以鼓泡或喷射形式与塔板上液层相接触进行物质传递。填料塔内装有一定高度的填料,液体沿填料自上向下流动,气体由下向上同液膜逆流接触,进行物质传递。常应用于蒸馏、吸水、萃取等操作中。
[ tǎ rán ]象声形容词,形容打击声。
[ tǎ shí gàn ]乌兹别克斯坦首都。位于该国东北部。人口226万(1997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中亚最大城市和重要交通枢纽。
[ tǎ tǎ ěr zú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0.5万(1990年)。主要分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伊宁、塔城、乌鲁木齐等地。有本民族语言文字。多从事商业、畜牧业。多信奉伊斯兰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