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ǒu píng ]古代诸侯之于天子,对其所守某边邑,称为某屏。屏,屏藩。
[ píng fān ]1.屏风和藩篱。比喻周围的疆土。2.比喻卫国的重臣。《诗经·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3.捍卫。《左传·定公四年》:“选建明德,以藩屏周。”
[ píng fēng cǎo ]亦称“屏风格”。犹言屏风儿。
[ píng fēng ér ]指诏书的草稿格式。
[ píng fēng jiǔ dié ]庐山岭名。庐山五老峰的东北有九叠云屏,也叫屏风叠,下为九叠谷。
[ píng fēng mǎ ]象棋开局的一种布局。双马并排,保护中兵(卒),状如屏风,故名。
[ píng fú ]1.隐退,避匿。宋 陆九渊《荆国王文公祠堂记》:“忠朴屏伏,憸狡得志。”明 高启《送倪雅序》:“余旅食江上,别君者累年,屏伏摧沮,曩时之意尽矣。”2.伏地。清 侯方域《赠季弟序》:“见公卿皆屏伏惕息,不敢仰首视。”
[ píng fǔ ]卫护;辅佐。《墨子·尚贤下》:“睎夫!圣武知人,以屏辅而身。”宋 王安石《诏赐欧阳修上表奏乞致仕不允》:“年非告老之时,而勋在受遗之籍,不留屏辅,人谓斯何。”
[ píng hàn ]亦作“屏扞”。守卫,捍卫。
[ píng hàn ]1.《诗·大雅·板》:“价人维藩,大师维垣。大邦维屏,大宗维翰。”后因以“屏翰”比喻国家重臣。唐 韩愈《楚国夫人墓志铭》:“公居 河东,子在 鄜畤,为王屏翰,有壤千里。”《新唐书·赵德諲传》:“吾为国屏翰,渠敢有他志!”《辽史·天祚皇帝纪三》:“平州 带甲万餘,瑴 有文武材,可用为屏翰。”清 李渔《玉搔头·止兵》:“好箇有担当的男子,不枉做皇家的屏翰。”2.谓屏障辅翼。《明史·张翀传》:“国家所恃为屏翰者,边镇也。”3.保卫。《续资治通鉴·宋徽宗崇宁四年》:“四辅屏翰京师,兵力不可偏重。”《明史·靖江王守谦传》:“以 洪都 重镇,屏翰西南。”
[ píng hào ]即蓱号。指雨师。又称“号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