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ù shī ]1.不效法;不学习。2.不立师傅。3.不出兵。
[ huǎn shī ]延迟出兵。《左传·文公七年》:“既不受矣,而復缓师,秦 将生心。”《宋史·太祖纪三》:“江南主 贡银五万两、绢五万匹,乞缓师。”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献五·徐铉》:“南唐 以 徐鉉 使北,请缓师。”
[ jiǎn yì shī fàn ]相当于初中程度的师范学校。主要培养小学师资。赵树理《李有才板话》一:“恒元 的孩子,是本村的小学教员,名叫 家祥,一九三○年在县里的简易师范毕业。”
[ jiǎ shī ]古时管理市场和平定物价的人。《周礼·地官·序官》:“贾师二十肆则一人。”郑玄 注:“贾师定物贾。”《周礼·地官·贾师》:“贾师各掌其次之货贿之治。”陆德明 释文:“贾音古。”
[ jiā shī cuò ]小麦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穀一·小麦》。
[ jīng shī ]1.佛教指精通佛教经藏的僧人。2.藏传佛教中专为某一活佛讲授经典的师傅。3.伊斯兰教对传授经、训的师长的专称。
[ jīng shī rén biǎo ]指通经学而立身可为人师法的人。
[ jiǔ shī ]1.《汉书·艺文志》:“《淮南道训》二篇。淮南王 安 聘明《易》者九人,号九师説。”因称《易经》学者为“九师”。隋 王通《中说·天地》:“盖九师兴而《易》道微,三传作而《春秋》散。”《梁书·陆倕传》:“任昉 报 倕 书:‘採三诗於 河间,访九师于 淮曲。’”唐 王勃《益州夫子庙碑》:“九师争大《易》之门。”2.犹九军,大军。《竹书纪年》卷下:“﹝ 穆王 ﹞三十七年,大起九师,东至于 九江,架黿鼉以为梁,遂伐 越,至于 紆。”
[ jūn shī ]古代君、师皆尊,故常以君师称天子。
[ jǐng gāng shān huì shī ]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两支工农革命军的会师。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创立了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4月,朱德和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的队伍胜利会师。组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 léi shī ]1.谓藏其精锐而出示疲弱的军队以麻痺敌人。《左传·桓公六年》:“少师侈,请羸师以张之。”杜预 注:“羸,弱也。”2.指疲弱的军队。唐 元稹《酬卢秘书》诗:“剧敌徒相轧,羸师亦自媒。”
[ cóng shī ]跟从师父(学习):~学艺。
[ dōng shī ]古称我国东部诸侯国的军队。《左传·成公十七年》:“此战也,郤至 实召寡君。以东师之未至也,与军帅之不具也,曰:‘此必败!吾因奉 孙周 以事君。’”杜预 注:“齐、鲁、卫 之师。”
[ fǔ shī ]抚慰军队。《汉书·李广传》:“振旅抚师,以征不服。”唐 韩愈《平淮西碑》序:“守谦,汝出入左右,汝惟近臣,其往抚师。”马其昶 校注:“元和 十一年十一月,上命知枢密 梁守谦 宣慰,因留监其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