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ào kuī ]没有帽檐帽舌的硬壳帽子,帽顶上一般缀有硬疙瘩。
[ mào lóng ]盛放帽子用的箱形器物。可防止帽子变形。体积较大。
[ mào qún ]亦作“帽帬”。亦作“帽裠”。古代帽沿上下垂的绢帛,用以遮挡风尘。
[ mào shé ]帽子前面的檐,形状像舌头,用来遮挡阳光。有的地区叫帽舌头。
[ mào tǒng ]放帽的器具。多为瓷制,中空,圆柱形。
[ mào zhǔn ]缀在帽前装饰用的翡翠珠玉等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头上戴了一顶乌绒女帽,连帽准也没有一颗。”
[ luó shuān mào ]即螺丝帽。也称螺母。
[ jiǎo mào ]太平天囯 官员朝见或宴集时所戴的盔式礼帽。
[ pò mào ]破旧之帽。宋 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词:“酒力渐消风力輭,颼颼,破帽多情却恋头。”元 张翥《摸鱼儿·送黄任伯归丰城》词:“吴 霜髩,破帽西风怎护?丝丝多是离绪。”明 文徵明《九月娄门胜感寺》诗:“秋霜落木黄花节,破帽西风白髮情。”《明史·倪元璐传》:“维垣 又怪臣盛称 文震孟。夫 震孟,忤璫削夺,其破帽策蹇,傲蟒玉,驰驛语,何可非?”鲁迅《集外集·<自嘲>诗》:“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 liáo dōng mào ]三国 魏 管宁 学行皆高,避乱 辽东,“常著皁帽,布襦袴”,拒绝征聘,甘守清贫。事见《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后以“辽东帽”指清高的节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