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āng jǐ ]枪与戟。泛指武器。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湘事记》:“时府中国民军卫队密于蛛网,枪戟森仗。”
[ shè jǐ ]指 后汉 吕布 射戟解救 刘备 的故事。
[ sān jǐ ]唐 制,三品以上官员得门前立戟。
[ liè jǐ ]宫庙、官府及显贵之府第陈戟于门前,以为仪仗。《旧唐书·德宗纪下》:“壬戌,詔以太尉、中书令,西平郡王 李晟 长子 愿 为银青光禄大夫、太子宾客,赐勋上柱国,与 晟 门并列戟。”宋 曾巩《降龙》诗:“文旛列戟照私第,青紫若若官其孥。”清 曹寅《题楝亭夜话图》诗:“两家门第皆列戟,中年领郡稍迟早。”
[ qǐ jǐ ]一种有套的或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出行时用作仪仗。
[ táo gōng wěi jǐ ]用桃木制的弓,芦苇做的戟。旧俗用以辟邪。
[ yóu jǐ ]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出行时前导的仪仗。
[ wáng jǐ dé máo ]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当,或有失有得。
[ zhí jǐ ]秦 汉 时的宫廷侍卫官。因值勤时手持戟,故名。《史记·滑稽列传》:“官不过侍郎,位不过执戟。”明 沉采《千金记·夜宴》:“我如今授你执戟郎官,你权知职事,待后有功,重行陞赏。”清 龚自珍《乞籴保阳》诗:“掌故二百年,身先执戟老。”
[ xū méi rú jǐ ]谓胡须和眉毛又长又硬,怒张如戟。形容外貌雄伟。
[ xū rán rú jǐ ]髯:两颊上的胡子。戟:古代的一种兵器,长杆头上附有月牙状的利刃。胡须又长又硬,一根根像戟似的怒张着。旧时形容丈夫气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