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ó shì shí bié ]根据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进行的识别和分类。包括图像识别、声音识别、文字识别、指纹识别等。具有实现部分人类脑力劳动自动化的特点。是计算机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 mó tuò ]亦作“模搭”。亦作“模搨”。把金石等器物上的图画、文字照原样印下来。
[ mó xí ]仿效,学习。《资治通鉴·梁武帝普通五年》:“自定鼎 伊 洛,边任益轻,唯底滞凡才,乃出为镇将,转相模习,专事聚敛。”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十一节:“屈原、宋玉 作《楚辞》,在文学上有很高的地位,为文士所模习。”
[ mó xiàng ]1.描绘形容。2.类比,比况。
[ mú yàng ]1.人的长相或装束打扮的样子:这孩子的~像他爸爸。看你打扮成这~,我几乎认不出来了。2.表示约略的情况(只用于时间、年岁):等了大概有半个小时~。这个人有三十岁~。3.形势;趋势;情况:不像要留客人吃饭的~。看~,这家饭馆像是快要关张了。
[ mó yìn ]1.亦作“橅印”。刻板印刷。《旧五代史·周书·和凝传》:“有集百卷,自篆於板,模印数百帙,分惠於人焉。”宋 叶梦得《石林燕语》卷八:“唐 以前,凡书籍皆写本,未有模印之法。”《续资治通鉴·宋太宗雍熙三年》:“右散骑常侍 徐鉉 等上《新定説文》三十卷,令模印颁行。”2.谓规度印章之大小,字之多少而刻之。清 钱泳《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 徐坚 ﹞少贫苦而好学,凡诗文、书画、橅印,皆能自闢门径。”清 钱泳《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 吴文澂 ﹞能诗,尤工书画,凡篆、隶、真、草、山水、人物、花卉、翎毛,以及刻碑模印诸事,莫不通而习之。”
[ mó zào ]依样制造;塑造。鲁迅《坟·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所有的,只是喜剧底人物或非喜剧非悲剧底人物,在互相模造的十景中生存。”宋庆龄《为新中国而奋斗》:“他们把青年模造成法西斯野兽,然后准备将他们纵放国外。”
[ mó zhuàng ]1.犹规矩。《公羊传·定公五年》“越 者能以其名通也”何休 注“越 治国有状”唐 徐彦 疏:“此状谓模状也。模状犹规矩。”2.对事物情状或声音的描绘。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九:“按 坡 诗有《以涵星研赠范纯夫侍讲》、《风月石屏赠子功中书》,共二首。诗中模状与此研实合。”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叔叔,你打与我个模状儿。[正末唱]则他生的短矮也那蠢岔身材。”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二折:“我打个模状儿説,可不道有一半儿朦朧倒有一半儿切。”
[ mú zi ]1.模型,常指浇注用模型或压制粉末用的模型;亦称阴模,使陶瓷(或石膏、橡胶、金属、木材制品在其中成形)的容器。2.模具,常指金属铸型或锻压用阴模。